是少数认真学习的。而生来呼奴唤婢,锦衣玉食的人是吃不得苦的,能够按辛筝的规矩去服役三年的,别的不好说,但对自己无疑是狠得下,这样的人去参加官考,很难不考中。
辛筝解释道:“你没听说过很正常,服三岁徭役只是拿到官考资格的条件之一,还得通过政审,查三代,确定是否三代身家清白无犯罪记录的良家子。那些旧贵族卡在了查三代上,哪怕不考虑乱七八糟的政治争斗,只寻常生活中哪个贵族谁没在心情不好的时候折腾死过几个奴隶?这本来也不是什么事,奴隶又不是人。但在我这里奴隶也是人,杀奴等于杀人,可那又是前朝之事,反正一团乱麻理不清。为了避免惹祸上身,负责政审的官吏将旧贵族的申请都给打了回去。拿不到考试资格,自然无法参加考试。”
这也加深了旧贵族的怨念,更想复国,然后全族乱葬岗喂野狗。
虞闻言更能猜到政审全部不通过有辛筝的意志,不然不会一个例外。
“不过现在情况不一样了。”辛筝道。“以前我用他们需要担心他们搞破坏,政策落实的过程中,执行者若有心搞破坏,很容易将政策给扭曲得面目全非。好好的政策落实下去结果适得其反很容易天下大乱,乱了,他们就有机会复国,不可不防。但如今我有办法让他们对复国死心,也就可以用了。毕竟都是海量资源浇灌出来的,就那么闲着也太浪费了。”顺便可以刺激一下现在的那些官吏,让他们产生压力。
虞嘴角抽了抽。“可这样选出来的人,品性....”有及格线以上的吗?
想通过政审,很简单,拿出诚意,让辛筝放心。
怎样才能表达出诚意?
请参考濁山姮。
濁山姮如今哪怕拉起旗帜说要复国都不会有人理她,因为她把会支持自己复国的群体给杀得差不多了。
旧贵族中的亡国之君们需要考虑,权力与昔日的臣子哪个更重要?
臣子们则需要考虑,昔日的君侯与权力哪个更重要?
毫无疑问,第一波出手的便是亡国之君们,这些生来高贵的君王可不会觉得臣子有多重要,若臣子的人头能够为自己的未来铺路那是臣子的荣幸。
尽管亡国之君告自己的臣子密谋作乱复国很扯淡,但骊嫘受理了此事,才不管多扯淡,反正有人出首,证据也不假,那么被告者就要全家乱葬岗。
臣子未必对君侯有多忠心,但比起君侯,臣子需要顾虑一些问题,比如羽毛。
君杀臣没什么,但臣弑君却是没有任何争议的不道德,哪怕臣子杀的是个昏君暴君那也是不道德。
历史上冀州就有个君侯好人/妻,喜欢睡臣子的妻子,大部分臣子都忍了,但无论什么群体,数量上去了,自然会有不一样的品种,这位君侯最终被自己的臣子给杀了。
此事最后的定义是,君侯做得是不对,但臣子弑君也不应该,这位冲动的大臣最终被族灭,为自己的不道德付出了惨烈的代价。
大臣杀了君侯后也曾出奔别国,但被拒绝。
弑君之臣,谁敢用?
这位大臣最终被抓回国剁成了肉酱。
然而,羽毛再重要比不上全家的命。
旧贵族们君告臣、臣告君、子告父、父告子....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但辛筝不觉得难看,对于每一位大义灭亲/君者,辛筝都让骊嫘好好的褒奖,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是多么有同情心,为了不令王畿重燃战火,不惜大义灭亲。
最后谁活下来不重要,反正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不管是亡国之君还是亡国遗民都不可能复国了。
但也不算血亏,因为辛筝是认真的,只要拿出诚意,政审就能过关,拿到官考的考试资格,通过官考就可以为吏,吏职干得好就可以升官,做官做得好也不是不能一争相位。
原本生来高高在上,祖上是国相,子孙出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