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邦不由问:“这是哪个国家?”
听着就很肥。
“不是国家,是一个叫夷彭的商人。”扶风侯道。“不过他背后是辛子,只不知是辛子的授意还是王的授意。”
相邦估摸着是王,五十艘宝船的钱不是小数目,一个小小子爵拿不出来。
“王怎会要如此多的船只?莫不是想....”相邦拧眉,九州南方河流众多,若要攻打南方,对舟楫的需求很大,若攻打沿海方国的话,对大船的需求就更大了。
“不是,夷彭对船的唯一要求便是必须结实,能禁得住海上的风浪。”
能承受海上风浪的船造价自然更高,若是为了攻打南方的某个诸侯,用不着这么多能出海的船。
最重要的是,太过明目张胆了,若真是为了攻打谁,绝对不会找扶风侯造船,而且造的船还都是商船。
商船和战船都是船,虽然前者常常被用来当战船,但两者还是有差异的。
战船在制造的时候都是以追求增加防御和冲撞能力为目标。
商船却是追求更多的载重,为了满足商贾的需求,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扶风国的船匠便尝试着增加船舱的空间,船舱的高度一增再增,载重是增加了,但也越来越不方便用于作战。
夷彭也要了适合作战的船只,但很少,大部分都是商用船,船舱空间越大越好。
扶风侯也不确定蒲阪这是想做什么,但她现在是真的缺钱,哪怕真的用于战争,只要不是用来攻打自己的国家,随便了。
至于定金够不够。
扶风侯没说,相邦也没问。
哪怕定金不够,扶风侯最后也会拿出足够的钱的。
钱从哪来?
这么多年,国中的新贵想来也攒了不少家财,要赶上旧贵族,积累怎能少了?还有旧贵族,累世的积攒,更不可能差钱。
君臣之间心照不宣就好。
既然聊到了辛子,君臣也就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辛筝是王手里的刀。
这把刀的特别之处在于辛筝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国君。
如此拉得下脸的国君以前还没出现过。
国君再怎么不要脸也不会去给别人做刀。
若辛筝是无能倒也罢了,但观她在昆北时的作为,还有担任括地官的表现,任谁都看得出来她的才能。
完全想不通辛筝为何如此为王任劳任怨,不求回报。
换个人在帮王掌控了昆北和商阴后却被丢到山上修半年王陵都很难不心生恨意或是心灰意冷,辛筝却不,她精神抖擞的投入了括地官的工作中,继续为了王得罪各方势力。
没人能猜到辛筝脑子里在想什么。
做这么多,怎么看都得不偿失,王给的远比她付出的多。
图什么呀?
扶风侯想不通,总不能真是为了帝国愿意燃烧自己发光发热的圣人吧?算了吧,真要是圣人,节操也太低了。
相邦也想不通,思索了许久,冒出了一个灵感。“有没有可能,她想做王?”
帝国如今的情况,最大的问题便是方国林立,诸侯公卿贵族征伐不休。
不管是谁想解决这个问题,都注定成为诸侯与公卿贵族的公敌。
扶风侯下意识道:“国君不可为王。”思及某段历史,扶风侯顿了顿,又补了句:“也说不定。”
人创造的规矩,往往由人亲手打破。
第 172 章 第六十八章扶风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