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此刻,也皆是一副恭谨之态,不敢有半点差错。
宁策跟众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天。
他态度谦和,问了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说笑一番后,众人慢慢地也变得不那么拘谨了。
眼看时机成熟,宁策便开口问:“我看诸位,也不是什么心怀恶意的凶恶之人,却不知你等为何会聚拢手下,在此呼啸山林,做打家劫舍的勾当?”
众人闻言,皆有些不太自在。
孙安愣了愣神,只得出言解释。
“大人说得对,我等皆是良善之辈,若非当初官府步步紧逼,不给我等活路,我等如何会沦为如此下场?”
孙安开了头,众人于是也七嘴八舌地开口为自己辩解。
宁策含笑倾听,片刻之后,发现众人有的是被当地贪官污吏陷害,有的是官府横征暴敛,税收太重,被逼得没了活路,但最多的,则都是述说自己家的田地,被官府夺去,生计无着,实在没办法,活不下去了,只得当了盗匪。
听着众人的遭遇,宁策不由得面露恻隐之色。
只不过听这七个头领的话,他们手下三千人,倒是有两千多,都是因为失去田地,生计无着,才出来当强贼的。
这些人大部分都来自济州。
这让宁策稍稍有点诧异。
他记得历史上的济州,在这个时候,好像并没有出过什么大灾大祸,这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百姓大量失去土地,甚至不得不上山为匪呢?
在古代,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土地兼并导致少数富人拥有大量土地,这一直是改朝换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富人兼并土地的手段,说出来也没什么稀奇,那就是利用天灾。
并且整个过程,看上去完全合法。
华夏古代是农业社会,老百姓种田为生。
一开始,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是有
自己的田地的,虽然不多,但养活全家,还是富富有余。
但是遇上天灾后,粮食歉收,而粮食越少,价格就会越高,所谓物以稀为贵,而那些为富不仁的富人们,此时也不会大发善心,开仓放粮,而是也囤积,炒作粮食,利用灾难发财。
一边是没了收入,一边是粮价越来越高,人总是要活下去,于是老百姓就只得出卖自己原本不多的资产,换取粮食,以维持生计。
老百姓最值钱的资产,也就是土地了。
于是这么一来,时间渐渐流逝,每一次天灾,都成为富人发家的捷径,就这样,土地慢慢地被集中到少数富人手里。
老百姓没了地只能租富人的地种,并且失去土地的人越来越多,以至于地租也是水涨船高,富人大发横财,越来越富。
到了最后,那些租不起地的百姓,要么远走他乡寻找活路,要么活活饿死,要么就像凤凰上上的这些人一样,成为打家劫舍的强贼。
此地聚拢了这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让宁策感觉奇怪,当即发问。
“本官听闻济州之地,虽不是鱼米之乡,这几年也颇是风调雨顺,却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如此之多的百姓,失去土地,不得不上山?”
胖梅玉闻言,念了声佛号,说道:“大人岂不闻括田令乎?”
听和尚提起括田令,宁策顿时便一个激灵,猛然想起历史上一个典故来。
北宋六贼里面有个宦官杨戬,括田令就是他的发明。
宋徽宗迷信道教,享乐无度,蔡京,梁师成,杨戬等身边的臣子,都是想尽各种办法,搜刮百姓,供宋徽宗享用。
为了帮宋徽宗敛财,更是为了让他自己暴富,杨戬发明了括田令。
括田令宣称要把所有无主的土地,都收回来,当做公田,也就是朝廷的田地。
在宋朝
,有些农民把无主荒地开垦出来,借以谋生,但他们没有地契。
杨戬一句话,就把他们的土地划成了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