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你?”
马文才一看半蹲在围墙上的,是那个买马的参军姚华,忍不住一呆。
“马公子。”姚华对他点了点头,“欠你的五万钱,我在想法子还你。”
“你怎么……”
马文才看着他手中提着的山鸡,恍然大悟。
“哦,原来傅歧每天早上在院子里捡到的山鸡是你猎的!”
姚华的胸臆之中尚有某种豪情在激荡,听到马文才的话也没有出声反驳或回答,只是用感激的表情看向围墙之中的小院。
在那里,站着一个身材柔弱的少年,正捧着一张纸卷,满脸好奇地站在围墙上的自己。
他的五官其实很清冷,可一双清澈的眼睛犹如刚刚离开庇护的小兽,既濡湿又天真,看的姚华心中也是一软。
“你的《木兰辞》读的很好听。”
姚华没有看马文才是什么表情,而是认真着对祝英台说着。
“我原本是来送东西的,可听着听着竟走不动路,在外面像是傻子一样站了半天。”
“你,你喜欢《木兰辞》?”
祝英台有些发愣。
她以为这个时代的南朝人,是没几个喜欢花木兰这样刚毅的女人的。
姚华郑重地点了点头,一声喟叹。
“很喜欢呐。”
“你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马文才看着这“墙上君子”当他不存在一样勾搭祝英台,忍不住剑眉一竖,冷声道:“大门不走,爬什么墙!”
“是,是我失了礼数。”
姚华想了想,在祝英台的惊呼声中从墙头上一跃而下,整了整背后的长弓,看向祝英台手中的纸卷。
“那个就是你读的《木兰辞》吗?能不能送我?”
“你说这个?”
祝英台看着手中的纸卷,下意识地看了眼马文才。
之前刘有助差点斩手的事情她还记得,她并不认识这个少年,虽然对他很有好感,但也不敢确定能不能送他东西。
她已经没之前那么“放达”了。
“当然不行!”
马文才皱着眉上前一步,隔开这大清早勾搭人的俊俏郎君。
“还有,你不去筹钱赎马,跑到学馆里干嘛?”
“我现在是学馆的骑射先生啊。”姚华呆呆地回答,突然又像是想到什么般对马文才说:
“你刚才说的是不对的,北面并不是没人提起花木兰。”
“哈?”
他在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