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这……造价一百五十六两……”王徵如实说出了机器的造价,而朱由检则是看向了朱慈燃:
“一台机器造价如何,加上运费最少得卖一百六十两银子。”
“我朝如北直隶,每户田地不过十五亩到二十五亩之间,哪怕一户五口人,十五亩耕地,一年也不过岁入十三两五钱银子。”
“也就是说,一户百姓需要不吃不喝近十二年,才能买下这样的一台机器。”
“啊……”朱慈燃听了咋舌,而这个时候门外传来的脚步声。
李定国一路小跑进院,身后跟着锦衣卫,原来是锦衣卫去传来了李定国。
“李定国!”
见到李定国来了,朱慈燃连忙跑了过去,和他说起了朱由检的问题。
李定国毕竟在村里生活过一段时间,因此他比朱慈燃懂得更多,底气十足的对朱由检道:
“殿下,一户百姓买不起,但一村百姓买得起啊!”
“春耕翻地一般有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一台机器可以翻二十亩,半个月就可以翻四百亩。”
“一户百姓十五亩田地,二十六七户人家就有四百亩田。”
“二十六七户人家凑一凑银子,肯定能买得起,每村可以买三四台。”
“嗯嗯!”朱慈燃连忙点头,骄傲的模样,不知道的以为刚才的话是由他说出来的。
“你们啊……”朱由检瞧着他们的样子,有些忍不住笑道:
“会思考就行,诚然如你们所说,一户买不起,但一村可以买。”
“不过想要团结一村的百姓可不容易,所以朝廷要做的便是帮村民买机器。”
“帮买?!”李定国略微惊讶,毕竟他听到了这机器的价格。
大明八九万个自然村,上万集镇,一千九百多县,便是如朱慈燃所说的,八亿七千万亩耕地,最少需要四千多万台机器。
这四千多万台机器,朝廷得支出近七十亿两银子……
这么多银子,李定国想都不敢想,而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徵和所有翰林博士都纷纷咋舌。
别说四千多万台,便是四十万台都能把大明的国库掏空。
“帮买,但不是全买。”朱由检看着众人表情,无奈叹气道:
“大明八九万个村子,朝廷满足不了每个村子五六台,但放置两三台还是可以的。”
“别以为都得满足才是对百姓好,哪怕只有两三台,也能缓解百姓的很大压力。”
“况且机器的价格是可以通过科研降下来的。”朱由检话里这么说,但他之所以要给百姓配备机械,并不是简单为了减轻百姓负担。
说白了,他是要让工业的力量给天下人都看到,让天下人都放弃工业是“奇淫巧技”的这种落后想法。
另外这二十几万台机械下发后,朝廷难道真的只亏不赚?
怎么可能呢……
且不提这二十几万台机械可以释放上千万劳动力,单单这二十几万台机械所用的煤炭,就足够刺激煤炭行业。
皇店的煤炭成本价是十文十五斤,卖给百姓是一文一斤,十斤能赚五文钱。
二十几万台机械百姓可不仅仅在农忙的时候用,开垦新地也会用上。
这样低廉的成本价,百姓只要发现它皮实,那就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把它用来开垦新地。
这样的一台机器,一年哪怕能开垦五亩地,对于百姓来说也是划算的。
到时候几十亿斤煤炭的需求会让御马监赚的盆满钵满,只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就能回本。
不过,怎么建设,这个还需要看王徵和他背后的科研团队。
因此,朱由检将目光放到了王徵的身上,继而道:
“转速和功率的问题解决,需要多久?”
“大概……三个月能解决。”王徵说完,但又继续说道:
“解决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