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武侠修真>太岁圣君> 第二十四章 儒家镇世,张浚娓娓说北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儒家镇世,张浚娓娓说北伐。(1 / 2)

或许各花入各眼,范成大之名声在南宋历史上绝对能排在前五,因为他完美的切合当时和后世文人的追求。

历经州县而官声赫赫,入朝拜相而光耀门楣,诗文传世而为天下传唱。

其实遍观神州数千年历史,真正主宰王朝更迭和社会发展的,从来都是文人,秦以法家大兴,汉以黄老代秦,其后儒家汲取百家精髓,成为往后两千年不变的国学。

其后夷汉之争却成道统之争,但凡披发左礽尽是蛮夷,束发右礽乃是汉家正统。

汉家入蛮夷则蛮夷之,蛮夷入汉家则汉家之。

犬戎,鬼方,匈奴,鲜卑,瓦剌,契丹,蒙古,后金都是边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冲击中原王朝,最终被先进的汉文化同化和融合,成为汉文化圈的一份子。

从这一点上来说,儒家教化之功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而儒家成为显学,在后世之人划分的封建社会对标道家,佛家,墨家,名家,阴阳家并一直压制其发展,未尝不是时代的选择。

能与儒家相提并论的便是法家了,可惜时代决定了法家虽不可或缺,但也有局限性。

两千年封建社会,便是家天下,法不能一以贯之。

至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何况儒家也在暗暗挖法家的墙角,譬如亲亲相隐,也是坏法的习俗,而这一观点虽不入历朝之法典,但也是约定俗成的暗规。

不但士人遵行,就连黎民百姓也会奉行,而官府也会参考,并做出量刑标准。

杨广在御街南段继续行走,由于在范成大宅邸盘桓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此时的天色已然全黑,但街道却是亮如白昼,每个十步便有街灯照亮街道,更别提两旁店铺的灯光照在街面上,让街道纤毫毕现。

戌时的临安御街南段,正是人声鼎沸之时,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各色人等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往来不已,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又有各种形制车驾往来不休,其热闹程度不亚于当年张择端绘就的清明上河图之盛景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杨广找了一家酒楼,在伙计极为热情的招呼态度下上了二楼,找了个临街的窗口坐了下来,点了几份伙计推荐的菜品,又要了一壶女儿红,手持精美瓷杯,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敲门声响起,杨广一拂袖,房门无风自开,只见一位白发紫袍老者站立与房门之外,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家丁模样的人。

老人看到房门自开,也是脸露惊容,随即敛去诧异,拱手说道:“老夫在街上看到阁下自饮自斟,特来讨一杯酒水,但愿模样打扰你的清净才是!”

杨广微微点头说道:“这个时代,你也算有资格和我对饮,请!”

老人挥挥手,几个家丁悄无声息的退了下去,他走进房间,关上房门,一撩衣襟坐在杨广对面,自顾自的倒了一杯女儿红,拿起瓷杯,和杨广一样的在手中把玩,却没有开口说话。

两人坐在桌子两边,一起看着街上忙碌的人群,各自想着心事,倒也气氛融洽,颇有几分闹中取静的味道。

一刻钟后杨广仰头饮尽杯中酒笑着说道:“浚三命为将,三致败,且劾李纲,杀曲端,疑岳飞,荐秦桧,虽为南渡名臣,无可纪之功。此事你怎么看?”

老人先是一愣,而后苦笑:“不错,老夫正是张浚,敢问阁下尊讳?”

杨广看着街道之人群,吐出两个字:“杨广!”

张浚手中把玩的瓷杯从手中跌落,神情变得精彩无比,但是许久也没有听到瓷杯落地的声音,他定睛一看,从他手中跌落的瓷杯稳稳的悬浮在空中,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托着一般。

他连忙起身,弯腰拱手施礼:“后辈汉州绵竹张浚张德远拜见圣君!”

“张浚!你虽有惊容,但却没有丝毫怀疑我的身份,为何?”

“启禀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