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多半都是在他爸和他大伯的引导下进行的。就不说那些别村的,连本村的人他多半都不认识,甚至还有甄家一些亲戚,他都是两眼一抹黑,基本都不认识的。
他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性子,着实让甄兴华犯愁。原先,是想着考大学不容易,专心致志都不一定能考上,咋能分心别的呢?可眼下孩子已经考上大学了,甄兴华有心让他多接触一些人和事,不过目前看来效果很一般,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甄卓凡这人还是挺配合的,让干啥就干啥,而且耐心好,绝不会表露出丝毫不耐烦来。
人肯定是优缺点并存的,反正甄老大觉得自家二弟这是杞人忧天。当然,他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准确的说,他说的是:“你就是瞎操心!有工夫犯愁卓凡,还不如仔细想想珠珠的婚事。她也老大不小了,你打算咋办啊?”
在甄老大看来,侄儿已经考上了大学,以后的成就肯定会超过父辈很多很多。那还操心啥呢?大学生啊,有国家兜底,啥都不用愁!
“珠珠啊……回头再说吧。”甄兴华头疼的皱了皱眉。
“也是,大喜的日子不说这个。”
于是,甄兴华更头疼了。
还好很快就有人跟甄兴华搭话,他只将要操心的事情暂时丢到了脑后,满脸堆笑的跟人说话,时不时的还要回答别人提出来的问题。
对于本乡出的第一个大学生,所有人都是好奇心满满的。那些本村人自是不用说了,从成绩出来到现在都有小半月了,该问的事情都已经问过了。可架不住也有外村人,甚至还有从县城里赶来的人,当然那些也算是甄家的亲戚,是甄老三媳妇的娘家人。
甄老三媳妇是县城本地人,虽说也仅仅是普通人家,可因为是城里人,他们多多少少还是带了一些优越感的。尤其在前些年,城市和农村的差距是极大的,他们自带优越感,对甄家这个乡下亲家很是看不上。就不说别的,依着风俗习惯,每年过年甄老三都该回来跟父母兄嫂一起过年的,毕竟县城又不是很远。可事实上,他差不多两三年才回家一趟,结婚后多半都是跟丈人一家子过年的。
去哪边过年,搁在后世确实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可放在当下真的不难选择,因为谁家都不是只有一个孩子,除非是当上门女婿,一般情况下还是会选择跟男方长辈过年的。尤其甄老三一年到头都待在县城里,跟丈人家距离极近,于情于理都该过年陪父母才对。
不过,风水轮流转。这不,甄老三丈人一家都过来了,当年结婚都没这架势。
只能说,大学生实在是太稀罕了,尤其甄卓凡还是市状元,考上的还是全国最顶尖的学府之一。从他考上大学的这一刻起,他跟村里这些泥腿子就完全不同了,彻彻底底的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甄老三的城里媳妇姓丁,丁家人今个儿真的是倾巢而出,连才半岁大的小娃儿都给抱过来了,还非要让甄卓凡抱一下。甄卓凡家里就他们兄妹俩,哪怕有甄美这个小堂妹,那又不用他来带的。勉强意思一下抱了抱后,他赶紧把人孩子还回去,生怕不小心给摔了。
丁家人又将大些的孙子推了过来:“我听你三婶说,去年过年那会儿你还给你堂弟复习过功课?今年呢?放假也没啥事儿对吧?也顺带给你表弟们补补功课?”
严格来说,丁家人跟甄卓凡没有一丁点儿的血缘关系,不过要是跟着甄老三的孩子喊,确实是表弟们。可甄卓凡并不打算接手,因为他觉得,自己精力有限,一个胖妹妹就快逼死他了。
生怕儿子说出不好听的话来,甄兴华赶紧把话茬接过去:“卓凡他八月底就要出发了,他们大学开学早,我也是想着赶早不赶晚,提前去安心一些。”
“是这个理。那他是自个儿一人去?没个伴儿?”
“我上县城教育局问过了,今年咱们县考到京市的有三个,我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