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苏神点点头。
拉尔夫.曼说过的这些问题,他又何尝不知道?
不过在新技术的使用上,他现在就是唯一一个,他不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标本来跑一跑,累积数据,怎么可能真正将其转化为自己提高的助力?
况且都到了这个水平上,就像是孙海瓶都知道,越是高水平,保持状态越难,你需要复出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也会越大,身体的疲劳度也会越高,这都是相应的。
绝对不可能单独跳出来。
对于运动员来说,尤其是顶尖运动员,保持状态和身体的损耗,本就是一个微妙的平衡关系。
所谓状态出早了,就有这个方面的因素,因为你后面就意味着要用强大的强度去巩固,长此以往,你的身体就容易崩盘。
就像是在拉一根弓弦。
看起来有人拉开更加饱满,更加圆润,可你的目标还没有出现,你就提前这样,那你要保持需要花费的能量和精力,将会更大。在目标出现之前,把状态调整到最好,甚至是在目标出现的这一刻,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这是最理想的。
不过理想状态,一般都是达不到,所以这就需要有经验的团队和教练,来帮助运动员分配整个赛季,避免状态上来了,身体却承受不住,先一步瓦解。
“到了我们这个水平上,不就是要比身体的强度么。”苏神道:“哪有想要更好的状态和极限,自己却不承担一点风险和身体损耗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