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 第55章 那个假死的吴尚贤必须真死(八…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5章 那个假死的吴尚贤必须真死(八…(3 / 4)

有好心的人,清朝的各路衙门也因为这件事而被闹得鸡飞狗跳。

暗中在街道上散发这种文字性质的东西,在清代是很容易引起忌讳的,何况他们还坚持了缅北时期的作风,以简体字为主进行发行,繁体字只是对应的标记在繁体字的上面,大体充当一下翻译的职能,有的时候还被读者当成拼音来使用。

如此这番操作下来,就算那些对文字有所包容的老学究们,也无法容忍他们使用简体字这类俗体字的做派。古人并非对文字的重要意义缺少认识,而且自古代以来,就有很多人倡导汉字简化,其京城断断续续地延续了一千多年之久,不过官方一直都没有站出来公开鼓励这一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文字是承载文明的坚实容器,在这方面进行的改革必须要小心翼翼才行。

这样的想法当然也没有什么错误,即便到了后来汉字简化十分流行的时代,也有那么一批汉字简化没有通过普罗大众和专家们的认可。

不过,近年穿越到1750年的海宁,没有向繁体字缴械投降的意思,那么简体字就必然成为环球集团所默认的文字。

只是,这一点如今还不为清朝朝天所知而已,所以没有人将这些报纸直接和环球集团挂钩。

但是这种脱钩的状态并不意味着报纸不能成为江峰和渔火的敲门砖。

因为今天早上的《环球快讯》就登载了发生在茂隆银厂附近的惨烈事件。

出于对一些西方事物的好奇,《环球快讯》虽然被京城的各大衙门严厉禁止发行,但其中也有一些人会打着收缴的名义到街上去搜集这些报纸。

这些人当中,既包括一些当朝重臣,也包括一些在清朝供职的外籍传教士,还包括清朝最大的老板,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之所以会注意到这份报纸,主要是因为它上面经常会看到你一些科技发明,海宁的缅北基地所出产的亨茨曼钢块,就在这上面有着极其细微的解释——一直对海宁非常好奇的乾隆皇帝,在见到那些内容之后,自然就意识到了这份报纸的价值。

更何况,这些先进的发明创造在报纸编辑们的解说之下,早就成为了便利民生、富国强兵的重要工具。这不能不让一个皇帝感到激动莫名。尤其是报纸的军事板块,一直以来都是乾隆皇帝最为关注的事情。

前不久发生在波斯的战事,近一段时间来杜兰尼入侵印度的战争,以及英国和法国人在印度已经展开的卡尔纳提克战争,都是这上面最经常见到的内容。

而且,这份报纸虽然是在北京郊外的黑作坊里悄悄印刷出来的,但使用的技术却是非常先进的,至少包括了四色套印技术在内的多项往昔只能见诸于纸币的先进手法出现在了这份报纸的印刷当中——也因此,前线的一些画面可以通过报纸图片的方式传到乾隆的眼里。

这位大清的皇帝,也终于可以通过报纸了解一下英国的排队枪毙战术以及他们的火力配备究竟是什么样子了。

在编辑们的文字吹嘘之下,乾隆皇帝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双方之间的差距。所以在他的设想之下,未来平定准噶尔部的战争当中,或许也可以出现这些先进火器的身影。

而且,由于近些年来在科技成果上的推陈出新,海宁即便不想自家报纸过于自夸,也无法阻挡他们客观的报道揭示缅北和波斯地区的某些最新成就。

所以现在的乾隆皇帝已经知道,海宁在缅北和波斯的战争当中已经投入了大量的新式火器,据说效果要比英法这里欧洲列强的产品还要好。

这让乾隆皇帝对于海宁越发的好奇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吴尚贤作为为数不多与海宁有过接触,而且同时也能被乾隆皇帝接触到的人,就成为了乾隆皇帝打探海宁相关信息的绝佳窗口,然而就连乾隆皇帝也很清楚,这两个人是互相不对付的,所以从吴尚贤那里打听来的情报往往是不靠谱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