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得连连磕头,一面保证自己不会再贤惠,一面恳求乾隆皇帝能够饶过他这一次。
但乾隆皇帝哪有那个闲情逸致去理会他,他的心思早就已经飘到了万里之外的海宁身上——他现在迫切的想要知道,海宁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至此,吴尚贤的命运已经敲定。
虽然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而多少有些不同,但总体上好像没有掀起什么多余的波澜。
反而是海宁那边,在早几个月的时候,就已经意想不到地出现了一些额外的噪音。
在赤焰和阿里巴巴汗先后用清朝的名义行事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这些谎言被人识破。
因此为了防止穿帮,他们似乎也应该派人进京朝贡,并且尽可能在乾隆那里,争取到一个类似东印度公司的待遇。
须知道,早在1677年的时候,英王就已经特许东印度公司铸钱,审决讼狱。
1683年的时候,更是下达诏书,许其拥有与亚洲不信上帝之民族宣战,议和之权利;并被允许召练精兵,保护要塞。
而这些事情,虽然环球集团都可以做,甚至已经在做了,但毕竟没有一个传统大国的背书。所以在国际上,在外国百姓的印象当中,都是缺少权威的存在。
而且更糟糕的是,有些人出于对朝廷的天然畏惧,一直在坚持让环球集团去进行朝贡。
这些人当中大部分都是土司,他们自以为在联盟和集团当中都有极高的地位,因此便不想受到任何与造反相关的事务的牵连。
作为海宁最早的一批合作者,海宁不可能不知道他们内心的惶恐。
然而他并不想屈服于乾隆。
好在,他在这几天里进入了装死状态,意外的躲过了这些嘈杂的喧嚣。
虽然这个办法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他早晚都得需要一个这方面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不拖累主要的战略部署才是最为重要的。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在他故意放出被刺杀身亡的消息之后,那些和他结盟的土司和商人们瞬间都陷入到了惶惑不安之中。
有些和他关系素来平淡的人,立刻试图推翻他们之前的合作条款。而另外一些关系亲近的人,则如丧考妣一般的嚎啕大哭起来。
就连股票市场近期也出现了大范围的波动,很多人觉得海宁这个旗帜倒下之后,整个环球集团的产业都将无以为继。所以他们大肆的抛售股票,不过,这只是给了某些有心人低价吸筹的机会。
这些有心人并不只包括海宁的手下们,还包括一直非常看好他事业的罕国楷。
这家伙不顾家族内部的反对意见,带着大量的金银就冲进了交易所。他老爹被气的险些背过气去,然而当这老头恢复清醒之后,他却迎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
这位客人带着斗笠,声称只是来他家躲雨的。
然而他身后的白山和紫金,却清晰地昭示了他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