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算了,那再等等吧。”
折筠雾回去,便跟太子道:“殿下,后面该怎么做啊?”
太子让她别担心,“母后好糊弄,只要皇祖母不说话便好。”
至于父皇,他一向只在想起来的时候才会插手这些事情,也不用担心。
于是这事情就这般过去了。
太子也没有多注意这事情。从四月份开始,岐州那边就开始下雨,岐州那边的信都送来京都一个月了,还是在下雨,五月的时候,皇帝终于坐不住了,让人开始组织赈灾。
户部侍郎早就准备好了,有太子在户部盯着,他哪里敢不提前准备好。
准备的时候,还回家跟妻子抱怨,“岐州一个县的县令正好是太子的老丈人的弟弟,你说,他能不着急吗?”
虽然那不是太子妃的生父,但是再怎么说,也是个养父不是。
户部尚书埋怨光埋怨,该做的活一点儿不少的做完了,于是皇帝一发政令,他就迅速的开始布置。
从衣食住行到守卫军,把吃喝拉撒和流民造反都想到了。
皇帝还是喜欢做实事的人。户部尚书这一番动作下来,他在朝堂之上夸道:“若是每回都能像这次一样,即便是天灾,也能抗衡。”
户部尚书虽然有些小心思,但是在整个朝堂之中,也算得上是个耿直的性子,他就说了一句话。
“此事是太子殿下之前就跟臣一一对过的,臣承担不起陛下的夸赞。”
皇帝刚开始还挺高兴的,道:“太子确实喜欢未雨绸缪,这点很好,朕心甚慰。”
太子就去想皇帝的心思。这次的洪灾不大不小,赈灾的事情交给他正好合适。
没有很大的功劳,但却也能练手,让他对这些朝事也有个了解,而不是只从别人到公文里面得知天上下了雨,地上有了洪灾,朝廷派人来赈灾,洪水退了,灾情缓解了,皆大欢喜。
这样的话太子听了太多太多,他是实实在在想要去参与的。
可是皇帝还是没有准许。
在第三天的早朝上面,皇帝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老五和老六去做。
根据皇帝的意思,也没有什么想不通的。大概是前头已经把老大和老四派出去了,那现在让老五和老六去,也是于情于理都合适的。
从上到下,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奇怪,只有太子很失望,他回到东宫,即便是告诉自己不能把坏脾气带回来,但依旧没有先回后院,而是去了溪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