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集商户开会,徐甜甜都积极参加。
她想,得先做个铺垫,表现得进步一点。像曹书记那样的好同志,工作起来一
板一眼的,咱也得好好配合才是。
反正,和政府搞好了关系总没错。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
转眼到了秋季。
这段日子,徐甜甜除了经营好铺子,还挂念着娘家。
爹在县中还好,早已转成了正式教员,每月按时领取薪水。娘还在乡里守着,
和爹继续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
两个兄弟吃住都在学校,成绩还不错。
这个年代,家家户户都很穷,能供养孩子读完高中实属不易。而爹咬着牙,打
算让三个孩子都读大学,肩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家里早已见底了,全靠娘的嫁妆撑着。
好在去年志和考上了春城大学,读得是化工专业。
读理工科,是她的建议。
为了日后安全考虑,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弟弟去读文科。她知道重工业是国家发
展的重点,在后续的运动中受到的波及也较小,只要自个儿不犯浑,出事的几率非
常小。
明年,志君也要考学了。
她已经跟爹说了,让志君也读理科或工科。等到大学毕业后,这铁饭碗可是捧
得稳稳当当的,半辈子都不用发愁了。
徐甜甜操心着家里。
而家里也操心着她。
中秋节前夕,她带着冬娃回家看望爹娘。在里屋,娘拉着她的手,又悄悄问了
问她今后的打算。
她明白娘的意思,还是希望她再找个人家。
可她哪里肯答应?
她笑着跟娘说,现在没那个心思,只想着把冬娃抚养长大就成。
娘见说不动她,只好叹了口气。
秋去冬来,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过得相对平和。
家里的生意也挺红火,无论是铺子还是酒坊都赚了不少。冬至那天下午,章存
林把启宽、启康还有冬娃娘都叫进了堂屋里。
徐甜甜一进来,就看到桌子上摆着一封封银元,用红纸封着。她还从未见过这
么多现钱,眼顿时直了。
而启宽和启康也是如此。
尤其是启康,努力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可嘴都快咧到耳根子上了。
章存林呵呵笑着,捧着账本说了几句。
接着,就指着桌上的红封,笑道:“这是咱家的铺子和酒坊两年下来累积的红
利,一共分成了十份,一会儿咱按照分家文书和各房出力多少进行分配……”
章存林对红利做了分配。
他这边包括凤芝在内一共占了三份,启宽一家占了三份,启安一家占了一份,
启康占了一份,冬娃和他娘占了两份。
其中,启安和启康的,由他代为保管。
对这种分法,徐甜甜很满意。
爹虽然很精明,但也很公道,她和冬娃能占两份,已经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