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丰厚的嫁妆,首领心中充满了得意和向往。
唐廷有公主和亲到吐蕃、勃律国、突骑施,自己这儿可还从未有过,如此之后,奚族和唐廷,也算是姻亲啦!
由此,琐高带着人跟随史思明一路往长安而去,而当经过平卢军镇的时候,史思明派人给平卢镇守递了一封信,声称奚族名将打着入朝觐见的名义,实际是来偷袭城池,让他早做准备。
镇守听闻不敢大意,便在城外设伏,将毫不设防的琐高和三百人一举抓获。
琐高大呼“冤枉”,声称自己是要去长安觐见皇帝,皇帝要送公主去奚族和亲呢!
一旁的史思明忙跳出来,说他们便是要偷袭平卢,朝廷怎么会送公主去奚族呢?
琐高此时,才发现上了当,却已是晚了。
史思明将奚族大将不费一兵一卒抓了回来,算是立了大功,这事报到幽州节度使张守圭那里,便算结了此前赌博欠钱和出逃之事,仍旧回幽州做他的捉生将去。
而同时,张守圭也是个厚道的人,将此事写了一道奏折,报给了皇帝,将他在皇帝跟前挂了名号。
有了张守圭的推荐,安禄山和史思明又都是有能力的人,他们二人,想不升职都难!
★★★
长安城中,宰相这事终于尘埃落定。
萧嵩自行求去,皇帝一方面表露出不舍,但很快将他任命为尚书左丞,而中书省门下三品,给了三个人。
首席给了张九龄,自然是因为他的文采出众,皇帝想着萧嵩的事,自然还是需要一个文学宰相来粉饰太平。
第二个便是裴耀卿,自他解决了长安粮食的问题后,又沿黄河建置河阴仓、集津仓、三门仓,征集天下租粮,由孟津溯河西上,三年时间便积存粮米七百万石,省下运费三十万缗。
皇帝自然欣赏这样干实事的人才,这中书省中的位子,便也留给他一个。
第三个,皇帝还是将李林甫提了进来。
原先呢,皇帝自然是不想要个“弄獐宰相”,可是李林甫这人,也着实讨人喜欢,所说所想,都能合自己的心意,况且,处理政务的能力也确实不俗。
再者,张九龄和裴耀卿关系深厚,同如今的太子李亨,也颇为交好。
而李林甫,除了同他们二人都有罅隙,更重要的是,众所周知,李林甫同太子不和,按照皇帝的意思,必定是讲究一个平衡之法。
一个李林甫,平衡了宰相班子,又平衡了太子的权势,何乐而不为呢?
宰相这事一落定,皇帝又重新唉声叹气起来,精神一日比一日萎靡,有时甚至都不愿看一眼后宫佳丽。
高力士将一切看在眼中,终于朝着皇帝开口道:“太宗皇帝同杨氏成就一段佳话,高宗皇帝同武后也是如此,陛下所想,自然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