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芳端来热馒头和小米粥,说道,“妈,你是先吃饭还是先吃药啊?”
刘丽红最喜欢吃白面馒头,她很会蒸馒头,蒸出来的馒头个个蓬松煊软,咬一口还带着明显的甜味儿。
她和面的时候放了糖,糖是她偷的。
“先吃饭吧!”
刘丽红这会儿其实没啥胃口,但还是吃了一个馒头,喝了一碗小米稀饭。
吃过饭又吃过两片安眠药,刘丽红很快又睡着了。
第二天她还是这样,吃了药就困,醒了觉得病好点了但一走动还是喘,晚上她吃过药睡到半夜忽然醒了,胸口憋气憋得难受,喘得都躺不下了,坐着坐到了天亮。
第三天刘丽红的脸色明显不一样了,她吃了药也睡不着,喘息声也越来越大。
黄医生给开的药片吃完了,刘丽红有气无力的说道,“秋芳,你再去拿点药!”
胡秋芳看到她病的这么厉害也害怕了,这回直接去找黄医生了。
“你说啥,吃了药还更重了?”
胡秋芳低下头,说道,“喘得快上不来气了。”
“那不应该啊,镇上的医生说,这药治哮喘特别好用,秋芳,走,我去你家看看!”
黄医生一看刘丽红的脸色就觉得不对,用听诊器仔细听了听,又拿出体温计量了量体温。
果然体温很高,三十八度多。
他接连摇了好几下头,对刘丽红说道,”你这太严重了,光吃药是不行了,你赶紧去镇上打吊瓶吧!“
黄医生医术不高但向来很谨慎,凡是吃了药片还不好的他都赶紧劝人家去镇医院,生怕落下不好的名声儿。
刘丽红从小就有这个病,习惯了也就不太当回事儿了,特别是她这两年犯病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年就犯上一会儿,吃上几天药片就好了,但这次不对,她自己感觉也特别不好。
她的泪水扑簌扑簌的往下落,一边喘息一边央求道,“老黄,你去跟队长说,让队里的牛车送我去镇上行吗?”
黄医生皱了皱眉,他和胡老大生前关系很好,但胡老大那么年轻就死了跟王丽红又脱不开干系。
胡秋芳也说道,“黄伯伯,求你帮帮我们吧!”
黄医生叹了口气,看在孩子的面子上答应了。
以前村里有人生病,用队里的牛车送过去,有这样的先例。
过了一会儿,黄医生又匆匆忙忙回来了,“牛车就在门口,快收拾一下走吧!”
刘丽红和胡秋芳已经收拾好了,提着一个小包袱坐上了车,黄医生并没有上车,掏出口袋里的两毛钱递给了胡秋芳,然后转身走了。
寡妇门前是非多,特别是刘丽红这样不守妇道的寡妇,能不沾就不沾。
牛把式孙大爷拉着她们赶到镇医院,看她们娘俩儿实在可怜,跑前跑后帮着办好了出院手续,才驾着牛车走了。
刘丽红到底年轻,在镇医院打上吊瓶,第二天就好多了,第三天就好得差不多了,大夫说再治疗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眼看着妈妈一天天好起来,胡秋芳一方面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却隐隐有些失落。
这天上午,刘丽红打完了吊瓶,找护士借了纸笔,歪歪扭扭的写了一张字条,说道,“秋芳,你去一趟镇上的面粉厂,去找一个叫武连方的叔叔,把这个字条教给他!”
胡秋芳不知道镇上的面粉厂在哪,但还是接过纸条去了。
她口袋里有两毛钱,是来之前黄医生给她的,她妈妈没提,她也没上交。
这天是星期天,街面上人比平时多,但打听了人,一路小跑着走到商业街,揣着两毛钱进了供销社。
供销社里面绝大多数的东西都要票,但也有些小零嘴是不要票的,胡秋芳买了五分钱一根的果丹皮,还有五分钱一包的豆腐干,看着手里的两小包食物,胡秋芳很开心的笑了笑。
一边走一边小口小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