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不怂的李医生> 176 说好的没人找他看病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76 说好的没人找他看病(1 / 5)

杨志知的病程长达一个月,腹痛隐隐,时有时无,喜温喜按,是虚弱久病,宜升之消之。

“请问李主任给你开的方子还有吗?”

“有。”

杨志知说罢,拿出手机,打开手机相册,翻找照片。

不一会,他从相册中找到一张方子。

蜀椒,干姜,人参,饴糖。

是大建中汤,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舌苔白滑,脉细沉紧,甚则肢厥脉伏。

简而言之,就是治疗中寒引起的疼痛,腹部因为疼痛出现皮肤突起,甚至肠道因为痉挛导致腹部可以触摸长条的硬物。

从其症状来说,可以确定,这个方子是用于治疗“初得时”。

“杨主任,你最开始腹部疼痛时,疼得厉害吗?”

杨志知若有所思,他仰着脑袋,做出思考状。

“有一点点厉害,那时我肚子冷痛,就像刀割一样。”

“那就对了!”

“对了?”杨志知也是学中医内科的,此时的他开始疑惑起来。

“你第一个方子效果还是不错的。”这时,李秀立开始点评道。

“后来李主任给我换了一个方子,你看。”杨志知滑动手机屏幕,不一会儿,打开了另一个处方,“这个是小建中汤。”

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饴糖。

李秀立看了一眼,还真是小建中汤。

他知道,杨志知吃了这个方子后,疗效一般,随后才找了门诊的吕主任开中药。

“给我看看吕主任的中药。”

“好。”杨志知继续翻找,不一会儿,便找到了吕主任开的中药。

干姜,党参,白术,炙甘草。

“这个是理中汤。”李秀立开着手机屏幕,点评道。

“嗯。吃了这个方子,效果不是太明显。我这个腹痛隐隐的,说不上多难受,但不消除他,我心里如同垫着一块大石头,压着我不舒服。”

“理解!”李秀立笑着回答。

“你呀,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就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病人来看待就行。”

“杨主任,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个普通病人。”

“......”杨志知一阵无语。

刚才他就听说了,邓建有一个领导朋友,想要在这里做针灸,想要李秀立帮忙插队,结果被李秀立拒绝了。

显然李秀立是一个油盐不进的人,不会为了谁是领导,而故意卖弄面子。

李秀立帮杨志知号脉,随后舌诊。

杨志知的情况总结如下:

病程一个月,如今腹痛隐隐,时有时无,喜温喜按,舌淡,苔白,脉沉缓。

《濒湖脉学·沉脉》主病诗有言:“沉潜水蓄阴经病,数热迟寒滑有痰。无力而沉虚与气,沉而有力积并寒。寸沉痰郁水停胸,关主中寒痛不通。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杨志知的两侧沉脉主要在于尺部,也就是说应证了“尺部浊遗并泄痢,肾虚腰及下元痌。”

《脉经》对缓脉的描述:去来小快于迟。

尺脉为一息三至,也就是说,一个呼吸时间,跳动了三次。

而小块余迟,则是一个呼吸间,跳动了四次。

正常人,一个呼吸间,跳动五次。

因此,脉缓是低于正常跳动的脉象。

《濒湖脉学》有言:“浮缓为风,沉缓为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

杨志知尺脉沉缓,既是有下焦(肾)也有异常,且伴有脾虚夹湿。

李秀立拿出处方单子,开始拟定方子。

熟附子......

一旁露出期待眼神看着李秀立拟方的杨志知,此时就如同一个跟师学徒,目光落在李秀立的苍劲有力的手腕上后,不再移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