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入梦:从亮剑开始> 091 风里,雨里,我赵刚在这里等着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91 风里,雨里,我赵刚在这里等着你!(2 / 4)

,最后能造出多少来还不确定呢……除非,除非咱们能够找到一处铁矿,这样对咱们压力缓解可就太大了。”

战争年代,火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短时间内可以向敌人倾泻大量的炮弹,能够造成一大片的伤亡。

因此二战时期,各个国家都在生产各种口径的火炮,比如前苏联就出现了著名的“大炮兵理论”。而当时华夏的军工业十分的薄弱,火炮的制造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不管是炮管的制作还是炮弹的铸造等,对一个国家重工业的要求十分的高。

假如使用了劣质的钢铁,说不定就会出现炮管开裂甚至炸膛等情况。

华夏从清朝时期制作火炮的时候,就经常的面临原料的制约,洋务运动开始,学习西方技术,引进了一系列的军工厂。

清朝灭亡之后,各路军阀开始混战,这个时候军工的地位就十分的高了,但是当时能够生产大口径火炮的工厂是很少的,主要有这么五家。

分别是沈阳军工厂、汉阳军工厂、江南军工厂、太原军工厂、琶江军工厂。

1921年张作霖建立的沈阳军工厂是华夏最大的军工厂,能够生产山地炮、野战炮、榴弹炮、炮机炮等各种类型的火炮。

可惜的是张学良一枪未放,也没有处理,使得军工厂落入日本人的手中,生产出来的炮用来对付华夏人。

九一八事变之前,沈阳军工厂共生产出了1200多门各种类型的火炮。

据说当时已经开始批量生产150mm迫击炮和150mm的榴弹炮,此外240mm榴弹炮也在研发之中。

但是九一八之后,沈阳军工厂开始为日军生产武器,抗战时期,日军很多的武器都是从这里出来的。

后来为了摧毁日军的军工补给线,盟军轰炸机轰炸了沈阳军工厂,首任厂长是丁超。

除此之外,杨宇霆也担任过督办。

抗战时期,汉阳造步枪十分的出名,当年华夏仿制德式1888式步枪,造出了汉阳造,汉阳军工厂的规模很大,主要是以生产步枪和轻机枪为主,火炮的生产很少量。

20多年的时间内,一共生产了200多猛山地炮,武汉会战后,汉阳军工厂向西南地区迁移,由于装备散落等原因,汉阳军工厂迁移后,还是以生产枪械为主。

江南军工厂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一个分厂,是晚清时期华夏最重要的军工厂,在建成之后的第一年就造出了4门开花炮,之后随着不断的扩大。

每年制造1600杆快利步枪,130万发快利步枪子弹,2000余枚地雷等。

但是在1932年淞沪抗战后,江南军工厂停产,各种器械被分散到了其他军工厂。

江南军工厂的火炮生产能力有限,主要生产一些山地炮,但是抗战时期性能已经落伍。

太原军工厂是阎锡山开办的,生产能力不如沈阳兵工厂,基本上都是野战炮和山地炮,每年生产200多门,最大口径105mm。

从建立到抗战爆发,太原军工厂一共生产了2300多门中等口径火炮。

抗战期间,因为美军的攻打,所以太原军工厂仅仅撤离了部分,大部分机械没有来得及撤离,搬到了陕西省境内,这个时候虽然能够继续生产武器,但是主要以枪械为主,丧失了生产火炮的能力,之后逐渐没落。

广东兵工厂建造时期投资了1100万元,规模很大,各种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生产能力仅次于沈阳军工厂,但是后来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1933年的时候,一个月能生产75野炮9门,75步兵榴弹炮9门,105榴弹炮5门。

抗战时期,华夏的火炮资源很少,主要是没有各种合格的钢铁,后来除了迫击炮外,军工厂生产的火炮数量十分的少,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只能从外国进口。

对于华夏的这种困境,赵刚现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