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悟司马徽之言,似醉方醒,如梦初觉。他引众将回至新野,便具厚币,同关羽、张飞和罗技前去南阳请诸葛亮。
徐庶既别刘备,感其留恋之情,恐诸葛亮不肯出山辅之,就乘马直至卧龙岗下,入草庐见诸葛亮。
诸葛亮看见了徐庶来此,便问其来意。
徐庶对诸葛亮说道:“我本欲事刘豫州,怎奈老母为曹操所囚,驰书来召,只得舍之而往。临行时,将公荐与刘豫州。刘豫州即日将来奉谒,望公勿推阻,即展平生之大才以辅之,幸甚!”
诸葛亮闻言,作色道:“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呢?”
说罢。
诸葛亮就拂袖而入。徐庶羞惭而退,上马趱程,赴许昌见自己的母亲。
徐庶来到了许昌,便去见曹操。
曹操知徐庶已到,就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前往迎之。徐庶入相府拜见曹操。
曹操问徐庶:“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
徐庶回答道:“我幼时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就与刘豫州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曹操对徐庶说道:“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我也得听清诲矣。”
徐庶拜谢而出。他急往见其母,哭泣着拜于堂下。
徐母看见徐庶突然来到许都,大惊道:“汝何故至此?”
徐庶将事情原委跟徐母说了一遍:“儿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道:“你飘荡江湖数年,我以为你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当初也!你既是读书人,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你既事之,得其主矣。如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就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我有何面目与你相见。你玷辱祖
(本章未完,请翻页)
宗,空生于天地之间啊!”
说着,徐母骂得徐庶拜伏于地,让徐庶不敢仰视。
然后,徐母就自转入屏风后去了。
少顷,家人出报道:“老夫人自缢于梁间。”
徐庶慌入救时,徐母气已绝。他看见自己的母亲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醒。
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
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凡曹操所赐,他俱不接受。
此时,曹操欲商议南征。
荀彧谏言道:“丞相,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
曹操听了荀彧的话,便从之。他便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刘备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
这时,有人来报:“主公,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刘备惊讶地问道:“此莫非即卧龙?”
于是,刘备就整衣出迎。
外面。
刘备、关羽、张飞和罗技走了出来。他们视之,乃水镜先生司马徽也。
刘备看见了,大喜,请入后堂高坐。
刘备拜问道:“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
司马徽对刘备说道:“闻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刘备对司马徽说道:“近因曹操囚其母,其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
司马徽对刘备说道:“此中曹操之计矣!我素闻徐母圣贤,虽为曹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其母必死!”
刘备听了司马徽的话,惊问其故。
司马徽回答道:“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
刘备对司马徽说道:“元直临行,向我推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
司马徽笑道:“元直要去,自去便了,何又惹诸葛亮出来,来呕心沥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