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还好,这件事情也没让柴安风太费心,皇帝自己本身也着了急,第二天就让保宁给柴安风传递来消息。
保宁一路小跑而来,传达了皇帝的旨意:在临安钱湖门外小亭中,同史弥远会谈。
这倒有些出乎柴安风的意料:“什么?这么大的事情,难道不放在皇宫里吗?跑到临安城外做什么?”
这件事情保宁做不了主,就连插一句话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如实回道:“这是圣上的主意,杂家一个做下人的,也是无话可说,就请大官人遵照旨意办理吧!”
耶律楚材在一旁听得清楚,分析道:“皇上是怕宫里不太平,唯恐皇宫里被史老相公安插了人马,就等他进宫之后,便能一声令下,率领兵马劫持皇上,所以才选在钱湖门外谈事情。那边就靠着西湖,视野宽阔、地面空旷,也就不怕有人暗中埋伏了人马。能有这番部署,可见皇上也是处心积虑,或许背后另有高人指点也说不定。”
“哦?是吗?”听了耶律楚材的话,柴安风又问道,“保宁,我问你,最近皇上有没有见过什么陌生人?”
保宁挠了挠头:“陌生人皇上是天天都见的,倒不知柴大官人指的是谁……”
这句话反而把柴安风给问住了。
皇帝这些日子铁了心是要除掉史弥远的,这么大的动作不可能把宝全压在柴安风一个人的身上,必然是要多方联络的。因此见一些外边的官员,那也
是很正常的。
而两宋朝廷是有名的兵多、官多,保宁虽然人头熟、资格老,但也不可能认识所有的官员——改在钱湖门外商量事情这个建议,保不齐就是哪位官员给皇帝出的主意呢……
柴安风这时也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便又问道:“那皇上还有没有别的旨意?既然改在钱湖门外谈事情,那我的人也就用不着了吧?”
保宁却道:“不,皇上另有旨意,请柴大官人率领自家的亲兵护卫,先到钱湖门外准备准备,以防万一。”
这就给柴安风出了难题了。
钱湖门外一侧是西湖,一侧是临安城墙,最近最多就只有几座小山丘而已,想要埋伏上齐装满员、全副武装的两千五百亲兵护卫,真是谈何容易。
“这是怕是有些难办……”
柴安风刚抱怨了一句,保宁的话又脱口而出:“皇上说了,埋伏人马的事情,皇上管不着,请大官人自己去解决。”
嘿!这话说的轻巧!
“要我去解决?我怎么解决?”
柴安风又抱怨了一句,没想到保宁的话紧跟着就脱口而出:“皇上又说了,柴大官人有的是办法、有的是能耐,这点小事儿难不倒他的。”
“嘿!保宁,今天你怎么跟我杠上了?我说一句你倒有十句等着我,这不跟我抬杠呢吗!”
保宁赶紧解释:“我哪敢跟柴大官人顶嘴啊?皇上就是这么叫我说的……还有一件事,就是给太后修灵堂的工程,暂时先停一停,柴大官人眼下正是用兵之际,人马不能分散。”
这话就是不说,柴安风也一样会命令停止灵堂修建的工程的。
他现在手里也就这么两千五百人马,就是集中在一起使用,有时候都会嫌兵力不足,更何况是将他们分开了
。并且分开的那一部分,还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修建灵堂的傻工作……
钱湖门这一场密会,关系到南宋朝廷未来数十年的走势,因此柴安风也不敢有半点托大。
保宁走后,他便亲自领着耶律楚材、孙家康等人,来到钱湖门外查看地形。
门外果然是一片宽阔:
面前是烟波浩渺的西湖,不可能埋伏下大队人马;
后边则是临安城墙,墙上居高临下、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