贬个一级、两级,又或者外放出去就算了……”
“嗯,也好。”太后倒是没有反对皇帝的意见,“这样恩威并重,也是好的。”
夸了一句,太后又将话题引入正题:“皇帝。金国的国书你看完了吗?出兵的事儿你怎么看?”
皇帝一脸的迷茫,心里没有半点主意,赶忙用求助的眼神望着柴安风。
柴安风正想逮个机会说话,便立即插话道:“太后,出兵的事情,我是这样想的……”
不成想素来十分宠爱柴安风的太后这时却似乎动了怒,厉声问道:“柴安风,你也太大胆了,哀家是在问皇上,你插什么嘴?你是皇帝吗?”
我现在不是皇帝,不代表我将来不是皇帝啊……
算了,你一个老太婆我也不跟你计较,看在你平时对我还不错的份上,就给你这个面子吧……
于是柴安风撇了撇嘴,坐在一边不再说话。
这下皇帝赵昀可就遭了殃了,茫然无助的他把完颜守绪这份亲自拟写的国书,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一遍又一遍,是没看出什么门道来。
却听太后又催促了一遍:“怎么样出殡的事儿,皇上有主意了吗?”
“我……我……我不知道啊。”没办法了,皇帝只能这么讲。
太后显得很失望:“哀家一个女子都知道——兵者国之大事,死身之道,存亡之地,不可不察也!当皇帝的怎能不
懂军事呢?皇上除了读读四书五经,平时也该多关心关心军事态势啊!”
教训了皇帝几句,杨太后才又重新想到了柴安风:“柴安风,你刚才你就想说话,哀家就不压着你了,有什么话你说好了。”
杨太后果然威严十足,整个谈话都在她的掌控之内。
柴安风有些被动,但终于逮到个说话的机会他是不会错过的,便赶紧将岐国公主通报的军事形势和耶律楚材的细致分析,一一向皇帝和太后介绍了一遍,最后才得出自己的结论——现在必须立即出兵,帮助金国抵抗蒙古。
出兵帮助金国攻打蒙古,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
也不是一件一般两般的大事,而是一件足以震动天下的、巨大的、极其重要的大事。
这样的大事,就连杨太后都不敢有半分的随意和草率。
“这个——”杨太后拉长了声音,又倒吸了口冷气:“嘶——哀家是个女流,不懂国家大事。出兵金国……这事儿牵一发而动全身。皇上不好拿主意,哀家也没主意啊……”
思来想去,杨太后还是决定把皮球推给踢给史弥远:“不如这样吧。史老相公巡视政务去了。不过啊,他去了那么久了,似乎也该回来了。不如公主先在这儿住上个三五天的,等史老相公,回来再做决断不迟。这是件大水,总是要好好商量一番,不是吗?”
柴安风一听这话就着了急,等史弥远回来,那黄花菜都凉了!说不定蒙古人都把开封打下来了!况且史弥远这人不好说话,万一他打定了主意就是不肯发兵,那怎么办?
因此听了这话,柴安风忙不迭地建议:“太后,不用那么麻烦了吧?史老相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
回来呢!我们这儿先做下了决定,完事儿再慢慢通知他,不也是一样的吗?现在军情十万火急,实在是拖不得啊!耶律先生跟我说过的,蒙古人行动极其迅速,一拖两拖的,兴许蒙古人就杀进中原了!”
谁说不是啊!
这两军交战可不是女人家绣花——今天绣一针、明天绣一针,早一针、晚一针的都不打紧。军事也不同于朝廷处理政务,钱粮布帛收得多一点、少一点,这里匀匀、那里匀匀总是能匀出来的。
打起仗来,那迟一步,晚一步那便是天壤之别,那是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