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郭嘉寻求明君,却苦无明君赏识。
“……”
听了荀彧的话后,郭嘉任荀彧再饮一杯,眼睛也有微笑的弧度。
“……”
如果连挚友志才都是勉强饮用,足见了解郭嘉的人是少之又少。
面对这样的郭嘉,荀彧抚了他的柳海,轻按了他的额头。
“……嗯?”
郭嘉虽有迟疑,但无制止荀彧的行动,使荀彧明白他喜欢被人摸头。
“荀君……你觉得曹公会欣赏我吗?”
此时,郭嘉不禁道出深藏于心内的烦恼。
“会。”
荀彧毫不迟疑,回以肯定的答复。
“……为何如此肯定?”
郭嘉继续让荀彧摸头,露出如孩童想得到大人喜欢的撒娇眼神。
“你直率聪慧,嘴甜心善,又无惧上位的野心,曹公没有理由讨厌你。”
荀彧轻拍两下,想要拍去郭嘉的烦恼。
“是吗……”
郭嘉低下头,露出有些别扭的神情。
“你在邺城的处境,我有听韩将军说过了。”
荀彧眯起眼睛,对这样的郭嘉感到不舍。
“……嗯?”
郭嘉听过韩浩之名,但两人未曾谋面,不知韩浩如何知晓。
“先前韩将军遣人入袁公的宴会,汇报宴会的情况,我稍行推想,大致明白你的状况。”
荀彧面色凝重,没想到袁绍的问题竟比以前更为严重。
“……所以那些人是曹公军的?”
经荀彧提起,郭嘉终于知道不协调的来源为何。
“之后他们见你离去,本想追上你,但到河内就跟丢了,直到最近我才知道你辞官返乡了。”
荀彧轻摇头,因这次的擦身而过,使他得到年底才能再与郭嘉会面。
“(……原来不是来追杀我的。)”
郭嘉默默饮了酒,对形同追杀的追求感到无奈。
“我想要问你……为何最后袁公选择不迎陛下?”
荀彧迟疑几秒后,决定提出长期萦绕于脑内的疑问。
以荀彧的立场询问郭嘉此事不得体,但他必须解开这个疑惑,才能拨开笼罩于脑海的疑问之云,见到明朗的阳光。
“我与那一位说明迎陛下的得失,但他没有完整论述我的论点,变成袁公不迎陛下,又无后续行动。所以,我在大势将去前辞官,避免遭到波及。”
郭嘉摊了手,简单说明事情经过。
“奉孝的论点是如何?”
荀彧与程昱都提倡迎汉帝,荀彧欲知不迎之利。
“袁公握有冀州丰饶,迟早并吞并、幽州,一统河北。以袁公四世三公的高贵身份,与雄厚的军政基础,迎汉帝未必是上策。”
“怎么说?”
袁绍是四世三公,汉恩浩荡,更应迎汉帝巩固名声,荀彧欲知非上策之因。
“第一,当今陛下是董卓所立,袁公素不承认,承认陛下就是支持董卓**;第二,迎陛下或许会增添袁公的声势,但同时会限制袁公的发展,袁公不是想当一辈子的汉室忠臣,陛下性格又强硬,如果两人起冲突,袁公即使获胜,其他诸侯也会说他藐视汉室,口诛笔伐,结局还是会跟董卓一样。”
郭嘉完整论述论点,感觉痛快许多。
“不迎之后,你打算怎么做?”
荀彧眼睛带着挑战的笑意,欲知郭嘉如何应对。
“……你真的想知道?”
郭嘉也挑起微笑,确认荀彧的心脏是否坚强。
“愿闻其详。”
荀彧放下酒杯,专注面对郭嘉。
袁绍不迎汉帝之失是事实,但荀彧要以此为鉴,寻找是否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以供参酌。
“曹公是反董联盟的发起者,以董卓所立之帝为帝,与董卓有何差别?袁公应扶持软弱的新帝,削弱现在陛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