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孤蒲> 3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35(2 / 3)

和缓,见荀彧入座,也随之而坐。

“老父人在华县,吾很担忧他。”

曹操抚着地图的一角,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泄露了他的不安。

“……原来如此。”

仅仅一句话,荀彧就明白了曹操急于出兵的理由。

曹操虽是长子,但他少时是乡里的头痛人物,亲友皆难以管教之,曹父承担了沉重的压力,即使退休,也不愿与曹操居于同个屋檐之下。

“待在华县太过危险,必须尽速接回林城。”

程立面色凝重,提出忠告。

“吾写了,写了十余封的信件,他还是不迁。”

曹操眉头紧皱,吐气吹胡子,像是闹别扭的孩子。

“前阵子唤子孝、子廉劝说,却被他说一个不修行检,只会造成子和的困扰;一个视钱如命,整天一张吝啬脸。他们摸摸鼻子,只能从了老父,吾也不知如何是好。”

曹操抱怨归抱怨,但真正的目的不过是希望荀彧等人提供想法。

“……”

荀彧不发一语,静静望着曹操。

“(恐怕也是曹将军年少放荡使然。)”

荀彧不禁在心内吐了槽。

老人家是思恋故乡的,他不留在故乡受人瞻仰,偏从故乡经徐州移居到兖州边境,除了想念长子曹操外,还有什么可能?

老人家听到曹操事业起色感到自豪,但想起曾经吃过的苦头,就难以坦率面对曹操,非得给曹操一些颜色,才可能罢休。

“文若安分守礼,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提个主意来听听吧。”

曹操不准荀彧沉默应对,以近乎求救的眼神央求着。

“……”

程立皱着眉望着荀彧,也欲知“最受长辈喜爱的后辈”会如何应对。

“(是志才提的议吧。)”

曹操用字遣词与平常不同,荀彧认定是志才出的策。

“……”

志才没有岀言,只是望着荀彧。

“(……是长辈眼中的好孩子?那也是何叔评我为‘王佐才也’以后的事情了。)”

因众人之语,荀彧又想起了过去的不快。

对荀彧而言,荀绲与一般名门的父亲没有不同,只要遵从家训,不辱家门,甚至能光耀门楣,就是好孩子。

可惜的是,荀彧直到那一天,才成为家族眼中的“好孩子”。

荀彧不会责备曹操等人,因为这种事只有他知道。

“请几名名声高的幕僚为您书信,证明您有所成长;再请泰山太守盛邀令尊,一路护送至鄄城;最后您在鄄城亲执礼敬之,令尊必感光荣,就愿意与您同居了。”

荀彧以没有起伏的语气,提出了办法。

曹父在宗族内的地位本就崇高,曹操在宗族内的声势日渐高涨,不过他们都出自被士人不齿的阉宦家族。老人家终其一生都没获得士人的认同,曹操却有机会,只要有知名士人的保证,就有世人的认同,也就了结老人家的一桩心愿。

“名声高的幕僚……就只有文若了。”

曹操看向志才,志才对他坚定点了头。

“我以为程先生、枣先生、韩先生等人皆可行。”

荀彧以为曹操幕僚出身虽不如袁绍的显赫,但才俊如云,足以让人感到骄傲。

“先前两位曹将军回报时,偶然提及荀司马,我推想曹老爷是想与你通信。”

志才打破沉默,承认这是他献的策。

“……”

志才不再沉默,荀彧却陷入沉默。

“老父也挖苦过吾竟能获得‘王佐才也’的辅佐,或许是想见你吧。”

曹操眼睛一眯,自认有不逊于“王佐才也”的美名加持,怎奈老父就是不赏光。

“这件事我无能为力。”

程立只是乡贤,入不了曹父之耳,坦白拒绝协助。

“……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