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史称帝王,而秦朝便是帝朝位格。
位格提升,人族的实力也会愈加愈强。
太极殿,
李佑位于龙椅之上,下方是大唐的文武百官,文官尚还好些,一些武将一身气势已经隐隐的有些压制不住。
只是因为实力的提升,不足以掌控而致。
李佑望着眼下的文武百官。
脸上闪过一抹复杂之色,自他来到大唐也不过一年多,而刚至之时还在担忧自己能否在这个世界活下去,但是随着知道这个世界是西游之后,这股担忧更是达到了极
。点。
但是随着玄武门的胜利,他逐渐对这个世界有了归属感。
直到成为大唐皇帝之后,他的似乎感觉自己身上多了一些什么东西,一种叫做重担的东西。
他本可以顺应天意,对即将到来的西游不管不顾,但是有些事儿,总需要做,即便后果不是自己所能接受的。
只要过程对,便无妨。
即便是失败了,也无非回到原来的路而已。
“朕决定于泰山封禅。”
群臣顿时哗然,眼下虽然大唐日益强盛,但是封禅一事可马虎不得,能封禅的人自古有之,始皇帝曾于泰山封禅,立大秦基业,武帝曾于泰山封禅,立大汉基业。
但是他们的共通之处,那就是都曾为人族立下了丰功伟业。
但是眼下大唐具备吗?
这也是群臣在思考的问题。
王珪皱眉思索了片刻,缓缓的走出了文臣之列。
“陛下,此时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
李佑看了一眼王珪并没有说话,而后看向一众群臣:“可还有人有不同意见?”
而后又是几名文臣站了出来。
至于一众武将,不能说是十分的聪明,只能说是十分相信李佑,武将阵营一人未踏出半步。
一概以来都是李佑说什么,武将做什么。
李佑将目光看向魏征:“魏公以为如何?”
“臣听陛下之言。”
魏征的话令众人一怔,这话的意思十分明显,那就是魏征不反对,然而不反对不就是同意吗?
身为宰辅都同意了,那他们这些开口的就显的有些不明智了。
王珪无奈的摇了摇头,早知如此,就该和魏公商量一二的。
李佑微微一笑,看样子魏征是看出来他的决心了,知道阻碍也没有半分作用,因此还不如顺水推舟的同意呢。
这也是他喜欢魏征的原因,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该说的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话。
“此事,朕意已决,勿用再谈,至于操之过急,并无此谈,当年始皇灭六国,需人族安定,如此才有三年缓和之机,至于武帝更是如此,但是朕即位时,天下安稳,四海升平,朕所做的只是令万民果腹,但是凭借此一点,朕觉得可行。”
李佑话音刚落,只见天际之中,气运升腾,金龙盘旋,金龙身上的龙麟栩栩如生,犹如一头真真的金龙一般。
唯一的瑕疵就是在其逆鳞之处,依稀可以看出略显虚幻了一点儿。
令万民饱腹,这是没有一位皇帝能做到的,虽然李佑说的有些夸张,但是却也相差不多。
随着百官监察制度的出现和杨宿手中的东厂,已经足以监察整个大唐,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的消息也会落入李佑的耳中。
“拟旨,此事由礼部全权处理,若是有需求之事,尽管与六部开口,朕只要结果。”
李佑的目光落到了一人的身上。
李周顿时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但还是点了点头,此乃盛事,若是经他手流传后世,也不失为一件幸事。
“臣遵旨。”
“百官协助,若是出事,尔等亦有失职之罪。”
“臣等遵旨。”
散朝之后,
魏征在杨宿的带领下走进了太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