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372 道儒结盟(3 / 4)

道:“李道长言,若我儒家支持道教,你们会助我们掌握礼部,不知是否真人之意?”

陈景恪点头道:“确实是我的意思,但我们只会助你登上礼部尚书之位,能坐多久就是你们的事情了。”

孔颖达沉吟一番道:“好,但你们不能出尔反尔,事后反悔。”

陈景恪笑道:“孔学士多虑了,即便有你们相助,佛道之争也不是短期能结束的。我们自不会背信弃义,自掘坟墓。”

孔颖达自然也懂这个道理,也没有再多说,而是道:“除了支持老子化胡经和格物学入学政,不知真人可还有其他条件?”

陈景恪说道:“二十年内,格物学的教材必须有我亲自指定。儒家不得插手,不得对格物学的传播设置任何障碍。”

“若有儒家大儒攻击格物学,你们必须要尽快作出处理,给我们一个交待。”

孔颖达深思了一番,发现并没有什么陷阱才说道:“好,这一点我答应了,还有什么条件吗?”

陈景恪心中暗喜,其实这一条才是最精髓的。

就怕儒家众口一词贬低格物,现在有了孔颖达的许诺就不用害怕这种情况出现了。

日后真有儒家的人攻击格物,自然会有儒家的人出面解决,如果双方发生争辩展开辩法就更好了。

有句话叫理不辨不明,双方的嘴仗打的越厉害,世人对格物的认识就越深刻。

可惜,碍于时代限制,孔颖达并不明白这一点。

在你情我愿之下,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紧接着陈景恪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诸位大儒先写文章支持老子化胡经,发表在望月谈之上。”

“然后我道家就会在朝堂之上声援你接任礼部尚书一职。”

“随后我会找机会向圣人建言,让格物学入学政,到时你们再支持……”

孔颖达也同意了这个建议,至此道儒两家结盟终于达成。

而对此一无所知的佛教,还不知道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什么。

……

不过就在儒道联盟之际,一个消息传出,刺杀太子的是太原王氏。

这个消息一出天下震惊。

很多人都在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假,谁都知道现在朝廷势大,士族整体都服软了,太原王氏怎么可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行刺太子?

他们不想活了吗?

可更令大家震惊的是,朝廷直接下令驻扎在太原一带的边军出动,包围了王氏祖地。

然后进行了筛网式清查,凡是三代以内的血亲全部逮捕。

至于三代以外的,这个年代只有夷三族,超过三代就不能杀了。

强行解释的话,诛三族还有那么一丢丢道理。毕竟你享受了家族带来的好处,就要承担败亡的后果。

超过三族亲情就比较澹薄了,有些高坐庙堂之上,有些在大街上讨饭。

坐在高堂之上的人犯了罪,把没有享受过任何好处的乞丐给杀了,说不通啊。

而且这里的夷三族指的也仅仅是父三族,和母亲家族、妻子家族、女婿之类的没什么关系。

当然了,古代刑罚里的诛九族指的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合称九族。

但同样,诛九族杀的其实也只是三代内的血亲,超过三代的同样不杀。

超过三族牵连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方孝孺。

即夷十族又何妨。

十族已经不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而是一个虚数概念,泛指所有和他有关系的人,包括朋友师生。

简单点说,凡是和他有关系的都要杀。所以他一句话导致八百多人被杀,流放者数千人。

他轻飘飘的一句话成全了自己千古忠名,但又置那些从未受过他一丝恩惠的穷亲戚于何地?

太原王氏纵使是五姓七望之一,三族亲卷也只有几百人。

之所以如此劳师动众派边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