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送来的就装了四抬,李父和李母恨不得把家里能带走的都给李九瑾。
李九瑾费了好大力气才把人劝住了,不然这嫁妆可真是带不走了,就这样还是有二十多抬私底下抬去了她自己的庄子。
午后钦天监测算的吉时刚到,门口就响起了鞭炮声,这时候门口又响起了莺莺燕燕的声音,估计这是她家里人和小伙伴们要堵门请新郎做催妆诗。
李九瑾和自己丫鬟嬷嬷待在屋子里,当然还有笑得一脸褶子的喜婆在一旁,门口李九桐就差趴在门上看了,要不是怕一会儿新郎冲进来她都想打开门缝看了,这会儿只听声音都觉得好玩。
两刻钟新郎才到了新房门口,李九桐不给开门,大着胆子喊到:“姐夫可别得意忘形,今日得说出新娘的十个好处,不然就不给进门,当然红包得厚厚的,不然我可不让把姐姐接走。”
“对对对,就是这样,世子快说吧!我们都得洗耳恭听了。”
“哈哈哈,是也,是也。”
“世子大喜,可不得要好好的夸一夸新娘子,小心新娘不让你回屋。”
“好,今日就让你们开开眼,我们世子可是探花出身。”这句话是邵涵的大堂哥说的,今年刚三十,说完话就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堂弟等着他舌灿莲花夸一夸新媳妇。
“仙姿玉貌,心灵手巧,蕙质兰心,明眸善睐,冰雪聪明,秀外慧中,天生丽质,才貌双全,钟灵毓秀,才能兼备,谈吐不凡,见多识广,才思敏捷,德艺双馨…”
“哎唷,我的世子爷,超了超了,留这些晚上说给新娘子听岂不是更好。”
“哈哈哈,是也,太子爷不愧是探花郎出身,这才思不是一般人能比。”
看客们脑子好使的都清楚了这世子爷对婚事的看重,没听见刚刚世子爷说吗?赞姑娘的都是极合适的词,半点不见轻浮,可见对婚事的满意。
“姐夫这话我记着,红包拿来合心意了就开门。”
“小姨妹可接好了。”这就是男方带来的傧相团,也就是后世的伴郎,多半是男方族中没成婚的子弟,开口这位就是邵涵的堂弟,今年刚十五。
“诗呢?催妆诗没做,新郎官来一首。”有人起哄道
“对对对,催妆诗来一首。”
邵涵明显早有准备干咳一声等安静了他才缓缓道:“不知今夕是何夕,催促阳台近镜台。谁道芙蓉水中种,青铜镜里一枝开。”
“好。”新郎好才华。
“门没开,看来新郎子对催妆诗不满意,新郎官再来一首。”
屋内李九瑾低头由李母给她搭上盖头眼前一片红,只看得见脚前三寸的地方。
李母则是红了眼眶,强忍着没有落泪。
李九瑾这边也准备好站起来,由喜婆扶着,走到门前,刚想开门就听这话,只得在等邵涵做完这一首再出去了。
“严妆应在绣闺中,似斗春芳拆晓风,试问夭桃临碧沼,何如艳质对青铜。”
门开了,李九瑾提步往前,眼睛盯着脚前三寸地方,生怕一个跨步就摔倒。
李九逸站在门口,见姐姐开门她瞬间就红了眼眶,又想到是大喜的日子,哭出来不吉利,他们可不兴哭嫁那一套,干脆一低头撩开袍角,背朝门口半蹲下来。
看客暗中点头,这李家儿郎风姿绰约,看年纪也是到了说亲的年纪,只不知到是否订亲人品如何,有心的都在盘算私底下问上一问,这和邵家攀不上亲和李家攀亲还算合适。
李九瑾在喜婆的提醒下跨过门槛就看到一人背脊,这是李九逸,之前就说了的弟弟背她出门。
扶在弟弟背上,李九瑾想说些什么始终没开口,该说的之前就说过了,谁料李九逸轻声道:“姐,要是姐夫欺负你了,你就回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