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场考试完毕,第一时间知道名次是萧县令,第二个是庞紫英,当她看到李家三个小子都在榜上的时候突然笑了。
李九清居然是头名,三日后放榜日,大伯挤在人群中央看着自家孩子的名字,与有荣焉,喜悦让他笑得一脸褶子,但是他没忘小儿子和侄子,继续看下去,李九涛第五名,李九默第六两兄弟挨着,这下大伯笑得更开怀,对着旁边看榜的人大声道:“这几个是我家孩子,头名和五六名。”
这人顺着视线过去,果然字辈都一样,顿时羡慕了:“老哥好福气,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大伯笑呵呵的走了,这下他家里就有四个秀才。
喜气洋洋的回家已经是下午了,村里人早就等在了李家门口看热闹,原来是衙役来了报喜的,李九瑾待在屋子里,接待和她关系好的几个小姑娘。
李九清得了个小三元的称号,大伯家更热闹些,但是他已经有了订亲的人选,李九默可比他小几岁,所以村里没订亲的不管年纪合不合适都来李家了,当然和李九默年纪相仿的李九涛也被村里人盯上了。
在李九瑾看来十一二岁孩子订什么亲,所以只要有人旁敲侧击话里带上“哥哥”这两个字眼的她都不接话,真是太恐怖了,她一定要想出办法不要十一二三就定亲,怎么也要多等几年。
苏雅也在李九瑾房间里她和李九清一样年纪,可她没什么想法,主要是她娘得知李家出了个“小三元”,在清楚李家和别人有默契的情况下还不死心,想她嫁给这个“小三元”,所以她趁人多来了小姐妹这里躲着,想必她娘也不会在别人家里闹起来。
确实是如同苏雅想的这样没人在李家说什么奇怪的话,只是第二天就有媒婆上门了,虽说女子要矜持一些,可有出息的男人不多,谁不想自家女儿能嫁个有出息的,为了儿女这点矜持就可以舍弃了。
来人确实打听李九清的,这次是打听好了再来的没有走错门,比上次那个媒婆做的功课足,这才想到那媒婆的第二天人果然上了大伯家的门,而且还是大伯请来的,这就是要给李九清定亲的节奏啊!
娶亲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迎亲,流程走到了请期她才知道这姑娘姓张,是镇上的姑娘,私塾张夫子的幼女。
李九瑾怀疑这夫子是看上了便宜堂兄的才华,先投资一波,不管如何这结果是好的,婚期定在今秋九月,还有半年时间准备,完全来得及。
这科考的热度还没过去,李家又出了一件大事,皇帝圣旨又来了,这次居然是追封已经战死的大堂兄,封了一个六品武官,昭武校尉,还赐了宅子,金银,宅子还在建造,就在县里。
这下李家真的炸开锅了,村里人心里从未有过这样大的热情,对李家这下说酸话的都没了。
李九瑾觉得这事估计和庞紫英有关,估计是和救命之恩有关,毕竟一个公主,还是得宠的公主,皇帝有赏赐可能是真的,她可知道庞姑娘可是还在安阳县没走。
此时被李九瑾惦记的庞紫英正在准备开宴会,先前她在养伤,又不想和这些人打机锋,所以就没有接过任何人的帖子,这次她要走了,顺便开一开宴会,再把李家那个小姑娘叫上,带在身边就行。
家里也不是那么忙,这才一年而已,她已经听说附近几个村的田地已经又有屯田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不管什么时候都杜绝不了,天灾人祸可不只是一个词语而已,这不何家村一猎户上山两天没回家,组织人去找了在一个半坡下面找到,说起来没多陡可掉下去头就磕在了石头上,据说找到的时候已经流了一地的血,像这样的意外出事的是一家的顶梁柱,要是家里没一点存款,这一家除了卖田卖地都活不下去。
李父计划买下的山坡也买下拉了,是村里最平缓的一个山头,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