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都市言情>道医馆笔记> 第149章 捉跳疙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9章 捉跳疙瘩(2 / 3)

位置,这个一旦时间长了,会引起嗝噎,不思饮食,厌食,恶心干呕,胃脘胀痛,胃喷门肿大,向上延伸可造成食道,严重是形成肿瘤,进一步发展成癌变。

偏移向冲脉,最易上头,引起头晕、头昏,脉动式的波击性胀痛,头重脚轻的难以走路。

跳疙瘩偏移向后上位,引起后背胀痛酸困,可向上延伸造成脖子酸困和僵硬(西医名“颈椎病”);可上升到脑部产生后头痛;时间长了就会积血成瘤(因气滞血疑),造成脑肿瘤。

跳疙瘩偏移向前下位,可以造成小肚酸胀困痛和尿潴留(西医名“急性前列腺炎”),女性可造成子宫下垂或子宫肌瘤。

跳疙瘩偏移向后位时,造成后腰酸胀困痛和腰不能转动,也直不起来,后急想大便又没有,走路如鸭子一样挪移(西医名“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跳疙瘩博气偏移向后下位,造成双腿麻木无力,失去活动能力,骶骨处隐隐酸困(西医名“脊髓障碍性下肢瘫痪症”)。

跳疙瘩偏移向左下或右下位,初期阶段可以造成坐骨神经痛,或腿腕肌筋僵硬;严重是胯骨关节疼痛,腿子不能活动,最后压迫血络产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

刘老太太说起这些知识朗朗上口,丝毫没有停顿的意思,而且不仅仅用土话形容了各种不舒服的感觉,还夹杂着中医之中非常正规的学术名词,甚至西医的一些病名。

“大娘,我都记下了。”苏子阳记下老太太所讲,恭恭敬敬的蹲在老太太身边,看着老太太的手法。

“这些知识呢,在我刚刚学习的时候应用比较多,现在不怎么用了。”

苏子阳没想到自己刚刚废了挺大劲记下的东西,刘老太太却说没有什么用了,于是苏子阳诧异的问道:“为什么呀?大娘。”

“嗯,那时候人都穷啊,去不起医院,头疼脑热的时候,就来了。你不光给人治好了,还得给人说说什么毛病,让人家知道自己哪得病了!人家心里最起码舒服!”

刘老太太的话很快就把苏子阳的疑问解决了:“而现在呢,大家来的时候都是带着医院里的诊断来的,人家知道自己什么病。就是来治疗的,所以咱们也不需要凭借它向哪里偏移来判断人家内部到底除了什么毛病。咱们只需要给人家把跳疙瘩复位,给人家把病看好,就行了!”

“啊!我明白了。”苏子阳点了点头,老太太说的真的没毛病。她不仅仅在说自己祖传的医术,更是说出了现在中医的境地,来看中医的多半是找西医治疗过的,而且束手无策的。

比如来了病人,病人会直接告诉你一个病名,我胃炎了、我心肌梗塞、我高血压、我子宫肌瘤。而不是说,我胃疼、胸口疼、头晕、肚子疼。

当规定的格式化病名取代了人体自我感受的症状,是否也是一种病?

“所以现在我重点放在手法上!”

刘老太太还真一点也不藏着掖着,这就把自己常用的手法给交代了出来。

刘老太太边说边给苏子阳演示了几个手法:

第一个捋法:让病人平躺仰卧在床上,自己站在一侧用双手掌紧贴患者双侧的腰肌,用力轻压并收提至腹肌,到达肚脐部位,重复操作多次就可以了。

第二个揉法:病人平躺仰卧于床上,自己双手掌虎口位对应性平放在患者的腹肌面上(即左手在上脘穴,右手在关元穴或气海穴。)双手掌鱼肌下压的同时向中心(肚脐眼)靠拢,接近中心时下压力量减轻,重复操作时手掌就像在绕圆圈一样。

这个手法是老太太常用的一个手法,也是效果突出的一个手法。

第三个拉法:病人仰卧于床上,自己站于一侧,单手掌心对准偏位的跳动的硬块上,手指用力向下扣住,向肚脐眼方向回拉,将其硬块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