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一定数量的田地还是要保证的。
在华夏百姓的心里,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才会有归属感。
而三大世家的叛乱,杨帆顺势在官场上进行了一次大清洗。
虽然把一些无能的世家官员撸了出去,也导致各个位置的人才紧缺了起来。
虽然有从关中带来的一些子弟进行填补,但由于大量人口的涌入,导致各个部门人手稀缺。
而现在城中的学校还没有开始运转,人才短缺的现实一时间却是改变不了。
杨帆和众人合计一番,决定放两个大招以获取民心。阑
“招聘令,但凡有才之士,无论士农工商,皆可到大都督招贤馆,待考察合格之后会予以录用。”
一纸招聘令,传到各州县,令江南哗然。
予以重用,那就是做官了。
以往做官,需要依附世家,参加科举考试还要有人举荐。
没想到杨帆直接弄出个招聘令,而且还是面对士农工商。
连最低贱的商人都会重用,一些有识之士当即意识到江南要变天了。
那些寒门子弟本来只有依靠世家才能够出头,如今杨帆搞这么一出,简直是断了江南世家的未来。阑
世家之所以这么猖狂,就是因为人才都掌握在他们手中。
由于世家之人对官场的垄断,也才导致这些人敢跟皇帝叫板。
而杨帆的招聘令,无疑给底层之人提供了一个台阶。
特别是工匠和商人,在唐朝是处于最底层的人,地位连普通的百姓都不如。
工匠一旦在官府上登记造册,子孙后代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几乎形同奴隶。
而商人也差不多,就算是家产万贯,仍旧改变不了卑贱的事实。
招聘令,对工匠、商人的吸引力比任何人都要大。阑
莫说是予以重用,只要得到一官半职,以后就可以抬起头来走路。
杨帆做出这么大的动作,自然没有瞒过世家的眼睛。
他们意识到杨帆这是真的要断他们这些世家的根。
可几大世家刚刚被灭,根本就没有人敢出来反抗。
在杨帆的强势之下,想要在江南混下去,就只能乖乖的听话。
不然在华亭县盘踞几百年的王、曾、蔡三家就是榜样。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杨帆除了对华亭县有掌控力之,对江南其他各州县的掌控力并不强。阑
这也是江南世家默认杨帆这种行为的原因。
当然,杨帆也知道这种情况,但他根本不着急,温水煮蛤蟆的道理他懂。
等到其他州县的百姓看到华亭县的改变以后,那时候才是杨帆掌控整个江南的时机。
反正现在自己也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建设江南各地。
只要其他州县在名义上认同自己这个大都督,按时交纳税赋就行,自己的江南之行就算成功了。
在杨帆看来,华亭县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即使在后世,每一个想占据华夏的侵略者都必须要占领这里,就是看准了这个未来的大上海绝佳的地理位置。阑
因为占领这里,就能长驱直入江宁郡(南京),横渡长江就可以进入中原。
杨帆的打算是,先把华亭县发展起来,在逐步掌控和联络江宁、扬州、泉州……
把这些地方打造成东南沿海经济带。
这样既可以带动内陆的经济,又方便自己开辟航线……
可如今杨帆最缺少的是各种专业技术人才。
他很清楚,这些各种专业人才才是生产变革的最大推动者。
因此,扫平华亭县的不稳定因素以后,杨帆就决定招募各种人才为己用。阑
如果说招聘令一出,如同在水中扔下了一个石头。
那么,杨帆承包制分田分地的行为就如同在水中扔下了一个炸弹。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