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谢道韫来代笔。
接着众学子一一朗诵,大多都是以玄言诗为载体,掺杂自己欲报效国家的志向。
不得不提的是陆纳子陆椒,以及孙绰子孙鹤松,这两个顶级门阀子弟的白纸上竟然是空无一字。
然后随口念了两句打油诗。
还有桓温得二子桓石民,只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了个自己的名字。
连一首打油诗都没……
真应了东汉末年的一首民谣。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
不过此时的东晋与后世不同,‘士学武,庶学文’已经是天下公认,所以也并无人笑话他们,相反,还侧面证明了他们都是一心向武之人。
最后,轮到关子阳时,褚太后问道:“哀家见你作诗一蹴而就,不知需不需要我将原稿还给你了?”
关子阳起身道:“回太后,诗由我作,自然背得。”
于是站起身,高声朗诵。
“北定中原”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关子阳抑扬顿挫地朗诵完毕,现场鸦雀无声。
这是什么诗?
诗还可以这样写?
与之前学子们尽是玄奥字眼的诗不同。
别说在场的满朝文武,就算是场边围观的百姓也听懂了他诗中的意思。
迥别于时下空洞无物的玄言诗,这首诗可以说彻底打破了世人对诗的认知!
原来诗并不是只有高深莫测才是好诗。
……
褚太后开口道:“言之有物,振奋人心!”
然后冲着他关子阳笑了笑:“你的诗,哀家要带回朝堂,吩咐工匠刻在太极殿金柱之上,时时提醒百官,你可愿意?”
“啊这,我这首诗,四句话就抄了四首诗,真有这么好?”关子阳心道。
“自然是愿意的,谢太后隆恩。”关子阳跪下行礼回答。
接着,果然如谢玄所料。
褚太后讲一一出题考验十五位学子的机会,让给了她凤鸾轿旁的百官女眷们。
小轿之中,蒙着面的大家闺秀们,争先恐后出轿出题,生怕自己看中的学子被人抢了先。
他们出的题目自然不似褚太后这般沉重,大多是些应景应时的题目。
比如:‘山泉’、‘金榜’、‘秋’、‘钟山’……等
晋级的学子们一一被选中,此刻便只剩下了关子阳和刘畅,还无人出题请其作诗。
之前争先恐后的大家闺秀们突然安静了下来,场面一度尴尬了将近一分钟。
在场的众人都呆呆地望着那停了一大片的小轿,就是再没一人揭帘而出。
就在司马昱准备宣布结束的时候,一顶红色小娇的帘子终于半掀起来,露出了一张美极的脸庞。
之前的女子都是戴着面巾,而这女子竟然未戴,就这样将她的盛颜展示于众,众人细看之下,才知原是一金发蓝眼的胡人女子。
正是汝阴侯黄门侍郎石琨之女,石玘。
“小女子有一题,还请关小郎君作答。”石玘笑破有深意地笑着,似有几分讥笑,又有几分得意,还有一分娇羞。
不过她大大方方地样子,与之前出轿的大家闺秀们那俏脸绯红的表情对比之下,显得是那么的自然。
关子阳心道:“还好有朋友相助,不然今日可要丢脸了……”
于是他赶紧上前回道:“多谢小娘子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