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科幻灵异>重生朱棣之子> 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八章:婆罗洲不宜为藩王之土(3 / 4)

欲。

“婆罗洲西北临海处,有一国名渤泥,在南朝梁时就有与我中华联系的记载。在唐代,渤泥已经是‘其地延袤数千里’的大国。洪武初期,太祖皇帝曾遣使前往浡泥。”

郑和接着道:“臣了解到的浡泥国,共辖十四州,其国都居民达万人,居民善耕务农,农产有稻米、胡椒、椰子等,当地盛产龙脑香,其民煮海为盐,酿秫为酒。”

朱高煦听到这里,微微皱眉道:“郑和,你着重说一说婆罗洲的情况。”

“是。”郑和恭声道。

随后,他接着道:“据臣初步勘测,婆罗洲大约有六、七个吕宋岛那般大,其地形起伏和缓,土地肥沃,遍布河流,适宜耕种。那里虽然气候炎热,但雨量丰沛,稻谷一年两熟,其民皆习以为常。”

朱棣听到这里,眼皮忽然跳动了一下。

在他的理解范畴之内,一个吕宋岛相当于一个福建省的面积,那婆罗洲岂不是有大明东南沿海六、七个省加在一起那般大?

而且婆罗洲境内的稻米可以一年两熟,如此广阔的地方,养活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都不是问题!

“渤泥国出产铜、铁、煤等矿物,可见婆罗洲上各种矿产必然不少。且森林密布,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就地造船,再适合不过了。”

郑和一边思索,一边说道:“婆罗洲的气候与环境也适合种植香料。”

“此外,婆罗洲的高山区域有很多草地,还可以养牛马等牲畜。”

说到最后,郑和特别补充了一句。

朱棣听到蓄养牛马,第一反应是占据婆罗洲之后,只需数年时间,便可拥有一支骑兵。

“郑和,你所知晓的这些,是你亲自走上婆罗洲考察勘测的么?”

朱棣想确定一下郑和所言之真伪。

“回陛下,臣听说婆罗洲地域辽阔,特地上去勘察了一番。”

郑和恭声道:“若臣没有估算错的话,臣应该是沿着一条淡水河,乘马车走了有五百余里地,河的两岸,皆是种满了水稻的农田。”

朱棣闻言,大受震撼,道:“好了,不必再说了,朕心中已有决断。”

朱高煦却接话道:“父皇,既然婆罗洲如此重要,儿臣建议,下次大明船队出海时,可在婆罗洲上择地设立一座军镇,留下数个千户所,在那里进行建设。”

“郑和,太子所言,你听清没有?”

朱棣扭头看向郑和,问道。

郑和恭声道:“回陛下,臣听清了。”

“好,下次你再出海,记得办理此事。”朱棣吩咐道。

郑和道:“是。”

“另外还有一事,你对孔雀半岛,了解多少?”

朱棣想了想,接着问道。

“回陛下,臣在古里国住了半个月,对孔雀半岛还算有些了解。”

郑和恭声答道。

这时,朱高煦接话道:“郑和,父皇打算在日后分封几位藩王去孔雀半岛建国,你觉得可行么?”

“臣觉得可行,但免不了与那里的邦国刀兵相见。”郑和十分坦诚的说道。

朱棣奇道:“此话何意?”

郑和恭声道:“回陛下,据臣所知,孔雀半岛上虽然邦国林立,但各国体制却几乎一致。”

朱棣诧异道:“这世上竟然还有此等怪事?”

“陛下有所不知。”

郑和恭声道:“孔雀半岛上的各邦国,皆实行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和村社制度。”

“所谓种姓制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婆罗门、刹蒂利、吠舍、首陀罗四个阶层。国王与其认定的僧侣属于最高的婆罗门阶层,国王手下的军事贵族属于刹蒂利阶层,普通农人、手工业者、商人属于吠舍阶层,而那些破产者或被征服者则属于首陀罗。”

朱高煦故作感慨道:“实行这种体制,岂非亡国之象?”

郑和道:“臣起初也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