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将。
公孙瓒历任涿县县令、骑督尉、中郎将、奋武将军、降虏校尉、前将军。
从底层一步步爬起来,比袁家这种四世三公家庭创业可是难多了,公孙瓒和孙坚创业之艰难非凡人可以体会,也许刘备可以体会吧。
公孙瓒任为辽东属国长史时。有一次公孙瓒跟随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关塞,看到数百名鲜卑骑兵,公孙瓒就退到空亭对随行队伍说:“如不主动进攻必将被杀。”
于是手执长矛策马带队冲入鲜卑队伍,杀伤数十人,虽幸免于死,自己也损失过半。鲜卑人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进关塞。
随后公孙瓒升迁为涿县县令。
此时幽州虽然贫瘠但是百姓精气神爆满因为有公孙瓒这样的英雄在,中国人是崇拜英雄的,比起刘虞这样的长着他们更加向往公孙瓒那样的壮举,虽然刘虞治下更加舒服,要不是公孙瓒处置失当,也不至于后来自焚而死吧。
光和年间(178年-184年),边章、韩遂叛乱,朝廷从幽州(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征发三千精锐骑兵,并给予公孙瓒都督行事的符节,统帅此三千骑兵。
公孙瓒率军到蓟中时,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人张纯引诱辽西乌桓首领丘力居等叛乱,攻占右北平郡(今河北丰润东南)、辽西郡属国的城市。
公孙瓒以三千骑兵追讨张纯等叛贼,立下战功,升为骑督尉。此时,属国乌桓首领贪至王率众归降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为中郎将,封为都亭侯,进驻属国,此后的五六年间,与北方游牧民族争战不断。
中平五年(188年),公孙瓒与张纯、丘力居等战于辽东属国石门,张纯等大败,张纯于是抛下妻儿逃入鲜卑境内。
公孙瓒继续追击,由于太深入,反被丘力居围困于辽西管子城二百余日,粮尽士溃,士卒死伤大半。
丘力居军也粮尽疲乏,远走柳城。朝廷诏拜公孙瓒为降虏校尉,封都亭侯,又兼领属国长史。公孙瓒于是统领兵马,守护边境。
每次一听到敌人来袭,公孙瓒马上声疾色厉,作战时像是打自己的仇人似的,甚至一直打到夜深。
从此乌桓都害怕公孙瓒的勇猛,不敢再来进犯。公孙瓒常与身边数十个善于骑射的人都骑白马,相互间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
其实袁熙自己也挺羡慕白马义从的,希望自己也可以有一只这样战斗力爆表的骑兵,不过骑兵在这个年代还是挺珍贵的,钱粮马消耗都很多,一般诸侯养不起的。
所以综合国力强大的冀州,战胜综合势力弱小的幽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敌我双方得当与失当的举措,只是加速这个进程而已。
话说回来,也许幽州这个以前的英雄公孙瓒,也许这一两年就要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了,自从来到汉末,这是第几个诸侯从袁熙眼前消失了,何进,董卓,陶谦,刘虞,公孙瓒,袁熙在踏上王者之路时,注定是森森白骨的祝贺,血腥暴力辉煌。
而公孙瓒的境遇其实和隋唐演义中的,北平郡王罗艺很像,都是将种,保卫一方,公孙瓒有白马义从,罗艺有燕云铁骑,也都是刚愎自用的主,最后败亡也有相似之处,可悲,可叹,可敬。
而且袁熙记得,历史上这次公孙瓒应该是,暂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也就是这所谓的,阶段性胜利,让公孙瓒有了一种错觉。
连名动天下的袁绍,都奈何不了他公孙瓒,还有谁能阻止他,所以他也就无所顾忌了,有句话说的好,上天想让他灭亡,必先让他疯狂,而公孙瓒也就在这条路上,一路到黑了,不过这是后话。
袁熙大账。
最近面对公孙瓒的压力,以及赵云等人的质疑,以及父亲袁绍给的压力,所以袁熙很烦闷,所以他需要排解。
带着这股烦闷,袁熙第一个想法就是想先好好洗个澡,几天的军营生活,今天又急速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