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理也清晰。
“倒是不大敢肯定。下雨那会儿,我刚从大奶奶(李纨)那里出来,见一时赶不回来,就去了井亭那里避雨。正巧看见有三个人从蓼汀花溆那边过来,去了藕香榭。蓼汀花溆北边只有林姑娘的蘅芜苑有人住,为首的那个看身形又有点儿像宝二爷,所以我猜是宝二爷和林姑娘她们。”
探春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侍书在一旁疑惑,“这么大雨,宝二爷和林姑娘去二姑娘那里做什么?宝二爷不是向来最着紧林姑娘的身体吗?”
探春沉默了一会儿,轻轻道:“想来是顾忌二太太的态度,不好光明正大的去瞧二姐姐。趁着下雨,他们觉得路上没人瞧见,这才去的吧。”
侍书心里不由紧张。赵姨娘之前闹事时说的那些不许三姑娘去瞧二姑娘的话她是知道的。一样都是姐妹,三姑娘为了顾忌二太太的态度,却连瞧都不敢去瞧,心里本来就有愧疚。
原来大家都不曾去探望也就罢了,可如今连林姑娘那么弱的身子,都趁着下雨偷偷去瞧了二姑娘,不是更衬的三姑娘是凉薄之人吗?
想到这里,侍书连忙去看探春。她可真怕自家姑娘一时意气,也不管不顾的要去探望二姑娘。
“宝二爷和林姑娘这是仗着有老太太撑腰,就是被二太太发现了也不怕呢。”侍书说道。她心里未曾出口的是,姑娘你可不一样,要是被二太太记恨,日子就难过了。
幸而探春明白侍书的意思,她点了点头,“你们放心,我知道我同二哥哥和林姐姐不同,不会去瞧二姐姐的。而且二姐姐也知道我的处境,不会怨我的。”
又对翠墨道:“你记着,看见二哥哥和林姐姐的事情不要同旁人说。免的惹出是非来。”
翠墨干脆的点头,“姑娘放心,我一个字儿都不会说出去。”
探春见状,就仿佛没事儿一样,打发翠墨下去,自己继续看书。
可是过了半天,侍书却注意到探春连一页书也没翻,心里不由得开始心疼探春。
自家姑娘这么多年的辛苦她是瞧在眼里的。同样是庶女,二姑娘从小养在老太太身边,大太太只当没有这个人,虽然不管,可也不大找事儿,二姑娘的日子过的别提多松快。而三姑娘呢,上面有二太太要奉承着,赵姨娘和环三爷又偏偏都不省心,连累三姑娘在二太太那里受了不知道多少白眼和冷待。
二姑娘犯了大错,被罚抄一百遍女则和女诫就仿佛是了不得的大事儿了,人人都觉得二姑娘受了苦。可三姑娘呢,这些年为二太太私下抄佛经不知道抄了多少,怕老太太知道了不乐,都是悄悄的送去,在外连个声响也没有。
这次二姑娘受罚,三姑娘要是表现的不高兴了,怕二太太那边不快,表现的高兴了,又怕老太太那里不快。就这还有人说二姑娘受罚了三姑娘该得意了,她们哪里知道自家姑娘的苦楚!
都是一起子小人!侍书恨恨的想,等将来自家姑娘有了出息,看那些人还会不会是如今的态度。
她对自家姑娘将来必然出息这一点从来是毫无疑问的。
探春不知道自己的贴身侍女正在替自己苦大仇深。她正在想自己书房里藏的那一匣子抄好的女则和女诫。
若论字写的好,众姐妹都不如她。她平素最喜写字,各类字帖都有临摹,兼之悟性又高,各种字体都写的来。若真模仿迎春的字迹抄书,甚至做到九成九像也没问题,区别不过在神韵不同。这些天她练字的时候只让侍书伺候,仿着迎春字体抄的女则女诫也有了□□篇。
原本想着多抄一点儿再给迎春送去,可如今这样,倒也不好再耽搁了。不然迎春在宝玉、黛玉去后,不见自己的动静,心里说不得就要以为自己见她受罚便不闻不问。
拿定主意,探春便吩咐侍书,让她晚间趁着无人时去迎春那儿走一趟,把那一匣子的抄好的书给迎春送去。
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