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再冷却一周。”范征来看儿子,看到眼前一幕。自从他把琉璃工厂交给儿子,便很少参与,给了范澄喻极大的自主权,让他充分拥有这个平台。他从儿子的身上看到另一种希望,但他会在儿子向他请教时,给一点意见。
范澄喻苦笑,“其实,就算是冷却了一周,还是容易碎的,他们要把这个鼎放在院中央,日光照射的温度,很容易聚集热量,万一遇到突然降雨,很大概率上会引起碎裂。”
范征点点头,“那为什么还要帮他们做?”
范澄喻莞尔一笑,有点难为情地说:“我还没做过这么大的作品,还是想挑战一下。”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再做一个?”
“不,就这样带他们来看,告诉他们,放在室外不可行,如果他们要放在室内,我再帮他们重新做一个。”三年的锤炼,范澄喻越发成熟稳重,他看着父亲说:“放心吧,我不能浪费您的钱,给我这么大的平台,我会更加努力的。”
范征颇感欣慰地拿出一张报纸,“这上面有个琉璃展,你要不要去看看?”
“有学习机会,当然去。”范澄喻接过报纸,这让他想起第一次去深圳参加展会的情景。
琉璃工艺品市场此时进入一段非常好的时期,市场活跃,价格也高,这个时期的琉璃匠人已经开始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范澄喻看着上面的参展日期,还有两个月,他在心里盘算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创作新作品,琉璃界不缺雕工绝佳的高手,最好的在寓意和创新上面突破。他还是有个习惯,所有的创新作品都会赋予实用性、功能性,他一直要把琉璃艺术带到人们的生活中去。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
范澄喻的琉璃作品《萍聚》,圆型,直径尺寸近一米,通体浅黄色,圆润的四壁,玉一般光润透澈,有一只栩栩如生的青蛙,站在半片荷叶上,因为体积大,要三个成年人才搬得动。无论从大小,还是色泽的晶莹程度上都十分引人注目。范澄喻吸取琉璃鼎的失败经验做成内部空心的荷花池,空心减少碎裂的几率。
这一次,他成功了。不得不承认,整个展会上只有他这件作品的体积最大,也最惹眼。更让业界没有想到的是,范澄喻首次在这个作品里面安装了一个电动装置,池里产生雾气,飘飘渺渺,如若仙境。远远望过去,像一个金灿灿的聚宝盆,通体透亮,浅淡的黄,不落俗,更显出琉璃梦幻神秘的意境,绝对是一件非常特别的摆件,低调的奢华感让人欲罢不能。
展会上人头攒动,《萍聚》的展台前人越聚越多。许多商人都看中了这件作品,纷纷竞价。范澄喻也在人群之中,他去看其他人的作品,这个时代已经不能只顾闷头创作,他经常出去了解行业动态。他看到与他一起去深圳参展的四位师傅的作品,王再山的作品也在其中,是一件玄关摆件,雾纱白的底柱呈环型向上延展,上面雕着金鱼活灵活现,环底部右下方还有一朵绽开的紫色牡丹,富贵吉祥的寓意一目了然,雾白与紫色的和谐搭配又多几分高雅,范澄喻微扬嘴角,心想:师傅也在进步。
琉璃工艺品从最初追求形象逼真、色彩多样向艺术性发展。
范澄喻继续参观,蓦地看到一个二十公分高的花瓶,瓶身雕满了花朵,瓶口处有两朵玉兰花格外突出,一朵含苞,一朵绽放,向上生长的生命力表现得非常强烈。瓶身红粉相间,瓶口的两朵玉兰雾白中带着淡淡的粉,这样的作品只是看着就已经柔软了整颗心。琉璃中的红色最贵重,这款作品的主色调掺入了红,那红形成的留痕也是整件作品的生命力,就像血管里流动的血液一样,这是一件寓意生命的作品。
范澄喻读懂了这件作品的精神内涵。制作手法上又与他的莲池颇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带有弧度的中空,一高一矮,只在大小不同而已。他在这个作品前驻足良久,凑近看旁边的作品介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