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其他类型>身如琉璃心似雪> 第六十九章 中华文化之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九章 中华文化之美(1 / 4)

王再山也看不明白,转念一想,这是把他当范澄喻的家长了吧?只好礼貌地回答:“知道了,知道了。我们澄喻这孩子我了解,有韧劲、有想法、能吃苦,又老实,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这我也能看出来。”梁慧瞥一眼范澄喻,随后又说:“只是,不瞒您说,我对你们做的这个什么、什么璃,不太了解。这手艺能养家?”

听了这话,王再山恍然大悟,自己的徒弟自己最爱护,直了直身子,深吸口气说道:“琉璃也中华几千年之前就存在艺术品,只是国人把制作技法遗失了,现在这项技术重新回到中国,这是一种非常独特也非常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品制作技术,一直有它自己的市场,并且也越来越好。”

梁慧听得非常认真,范澄喻能理解一位母亲的心情,便一句话也不说地站在一旁。梁慧听完,又叹了口气,“我知道追求艺术是好事,但现实社会,生存第一。我只想知道做这个,能不能让他们过好日子。”

王再山看一眼范澄喻,目光又回到梁慧身上,诚恳地说:“我能理解你做母亲的心情,行行出状元,就算是别的工作,也需要一步步脚踏实地的做,年轻人都需要时间。我相信我这个徒弟能做出点名堂,能比我有出息。我现在不仅养家,还养了一个工厂的工人,你说,能不能过好日子?”然而,那时候做琉璃能做到王再山这种程度的寥寥无几。

梁慧不可思议地看着王再山,这个行业她不懂,她脑海里只有父亲的执着和饿死的姐姐。人总是不断地去寻找说服自己的证据,但又一次次地反驳,非要等事实摆在眼前,才承认自己所不曾相信过的事情。梁慧听王再山说完,半信半疑。

“好吧,你们忙吧,我先回去了。”她起身走了,一路上都在沉思。

梁慧走后,王再山大概能猜出来范澄喻现在的处境,只是他没有多说,拍拍范澄喻的肩膀,“澄喻,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定自己,不要被影响,这次展会,你也看到了,包括我们几位老师傅都有很大的触动,我们老了,思想固化,很难有太多创新,这个世界的未来是你们的,只是你要记得无论做什么都会不断地出现障碍,没有任何事是一帆风顺的。”

“嗯,我懂,我会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范澄喻感激地对王再山说。

两个男人都明白,要改变别人的看法,就要做出点绩。没人真心同情弱者,弱者的声音也少有人听,强者的话听的人最多。何况经济基础是决定一切的必要条件。奚凝霜的想法再好,再对,并不是他们此刻能考虑的事情。范澄喻深深的知道这是一次他必须把握的机会。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尚美的民族,先人心手如一,撷取最为平凡的自然之物,能创造出极纷繁的美丽新世界,青铜、佛像、石雕、陶瓷、木器小件、文房字画,它们如暗夜明星,千百年来,熠熠生辉、慰藉着世人。当时间辗转于当下,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器物,或陈于一室,或悬于一壁,或立于一案,包含了典雅,静穆自如。正是这些事物的存在,滋养了世人性灵的同时,也帮助人们永葆窥探万物的本性。琉璃自古便是奢华之物,古代多用于帝王将相富贵之家,足见其可贵的价值。社会经济极大发展,这些古时的贵重之物也要走进民间,就要有这样的一群人去实现。

晚上,师徒俩又把酒言欢,多是说创作。王再山问范澄喻怎么会想到这个江南水墨的设计,范澄喻含蓄地笑了笑,借着点酒意大胆地说:“审美之境,是一个人精神外化的体现,它是既是抽象的,可以是心中的一思一念,一顷一刹,同时审美又是具像的,可以是眼中的一器一具,一几一榻。所以,我把设计的想法放在人们常用之物上,而不是那些只有喻意而不大实用的摆设上。实用主义或许是工艺品的另一个突破口。”

王再山不停的点点头,终究是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就无法从这个角度去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