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了觉悟还不够。
想要拯救这个国家,就必须寻找到拯救这个国家的道路和方法。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自晚清起,我们这个国家的有识之士,就将其它国家成功过的案例照搬到了华国。然后他们都失败了。”
“这些思想制度都救不了华国。”
“直到俄国十月革命,直到我在陈嘉佑老师那里读到了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我终于找到了一条可以为之奋斗终生的道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沈润书的语气不免微微上扬:“我坚信,沿着这条路走下去,一直走下去,这个国家一定能够变成书中描述的那般摸样。”
他的眼底似乎亮着一点微弱的火光。
随着他的话语落下,那点火光仿佛遇到了最好的催化剂,顷刻间熊熊燃烧起来,爆发出一股要将旧社会的压迫与不公都涤荡干净的气势。
叶鹤栖从来不知道自己写的文章,还在其中扮演了如此重要的角色。
不。
或许真正激励沈润书,促使沈润书走上这条道路的,并不是她的作品。
而是他一路走来,看到的各种苦难。
出身贫寒的少年,无法对苦难视而不见,于是他选择站出来向那些导致了苦难的敌人宣战。
叶鹤栖与沈润书对视,她轻声道:“沈润书同志,我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革命一定会成功的,你所期盼的未来也一定会实现的。”
听到她的称呼,沈润书愣了愣:“你……”
叶鹤栖知道他要问什么,摇头道:“我还没有。”
“不过我听说过一句话:你也不求回报吗,那我们就是同志。”
沈润书眼里染上笑意:“你说得对,叶鹤栖同志。”
无论叶鹤栖有没有加入他所在的党派,只要他们拥有着共同的志向,那他们就是可以并肩作战的同志。
北大校门已经出现在视野里,周围来往的人也渐渐变多,有很多话都不适合再说了。
所以沈润书道:“就送到这里吧,火车站太远了。”
叶鹤栖也没有坚持,她从斜挎包里掏出一朵开得正好的秋海棠,伸手递给了沈润书:“这是我送你的离别礼物。”
沈润书接过秋海棠,小心握住。
他正要告辞离开,叶鹤栖又叫住他,从怀里掏出一封信:“这是我娘托我转交给你的。你贴身收好,到了安全的地方再拆开。”
沈润书惊讶:“姚姨给的?”
不等沈润书细问,已经有机灵的黄包车夫跑到两人面前,问他们要不要坐黄包车。
沈润书将信封贴身收好,与叶鹤栖轻轻拥抱,带着她送的秋海棠前往沪市。
一直到了沪市,与前来接他的同志完成接头,进入安全屋,沈润书才来得及拆开那封信。
信封里装着一封信和一把钥匙。
沈润书先将钥匙取了出来,才去读信。
纸张上,笔迹锋利。
“五万经费奉上,祝安。”
沈润书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这五万银元不是给他的,而是在借他的手,转赠给他身后的组织,作为他们在沪市活动的经费。
他也是走得最远的一个人。
在老师的推荐下,他要远渡重洋,赶赴他国进修数学。
面对叶鹤栖,黎溯笑得非常没心没肺。
“沈润书那家伙总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要出国留学,看看华国和其它国家的差距,看看其它国家是如何发展崛起的,其中有没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如今他暂时没这个机会了。”
“那就由我这个做兄弟的,代他去瞧上一瞧,看看我们国家和其它国家到底差在哪里,看看其中有没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叶鹤栖也忍不住笑了,将秋海棠别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