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体现。
就连这国宴的规矩,也是这样。
皇帝主导了开场,中场就要交给官员。
虽然说还必须要遵守君臣的界限,但是,从点滴细节中,就能看到君臣权力均分的体现。
朱由检喝了百官敬的酒,在两轮敬酒之后,光禄寺少卿要给皇帝端来汤。
太监们则给百官端汤。
这个汤的寓意就是天下。
端汤:端天下。
(国宴的规则有很多,含义也各不相同,这个解释起来太麻烦,我把流程写一遍,尽量压缩篇幅的同时,让大家知道具体的操作。说实话,我没有在小说中看到有谁写过详细的流程,毕竟这玩意考证起来太难。)
汤摆在了百官的桌子上之后,朱由检需要拿起筷子夹一次菜
。。
这个时候,百官是要站起来的。
这个寓意呢是皇家利益为先。
皇帝夹菜后,百官才能落座。
然后,他们也要拿起筷子,夹一次菜。
这叫赞馔!
也就是代表着官员的权力仅次于皇帝,也有感谢皇帝分润给他们利益的意思。
毕竟自古以来,汉家天下皇帝和官员之间,就是合作关系。
百官落下筷子之后,同时《皇风之曲》结束。
第三轮敬酒上场。
作为宗正的唐王朱聿键,上贺词,带领百官起身敬酒。
皇帝饮酒,百官落座。
至此,宴会才正式开始。
这个时候,舞蹈登场,第一个是武舞,叫做《平定天下之舞》。
这个舞蹈,是没有音乐,只有鼓声、号角声伴奏的,一般都是军士手持兵戈、身穿盔甲来演奏。
代表的是尚武之风!
这一次,百官不需要敬酒,而是君臣同饮一杯。
代表的是大明天下,是皇族和百官一同打下来的。
武舞过后,教坊司的舞女们,开始在中央空地上跳舞。
百官一边看,一边伴随着歌曲的节奏,在每一次曲毕的时候,要给皇帝敬酒一次。
再往下,第三轮,乐队奏《眷皇明之曲》,跳《抚安四夷之舞》。
这个曲子完毕后,若是有外国使节在场,是要由使臣给皇帝敬酒的。
这个顺序贼有意思。
文武、宗室、全体齐饮,之后才轮到外国来使……
华夏的华夷之辩,在敬酒安排中,就可见一斑。
国内,是要凌驾于国外之上的。
汉家天下思想中,华夏的一条狗,也比蛮夷酋首高贵。
老祖宗排的顺序有意思吧?
比如那个姓阎的,四处雇水军,说自己贬低华夏的文章,多么多么应该得奖……
老祖宗要是复活了,早就给他剁吧剁吧喂狗了!
第四轮,奏《天道传之曲》,跳《车书会同之舞》。
这个的意思是大明得国,是合法的,是正统的。
车书会同,指的是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天下定于一统”,是一种皇朝传承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