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情!”
太子妃并不是不心疼她的亲大哥,也不是不心疼她的父亲,但事情总是得摆正了来看的。
想想自家大儿子这两年所做的努力,前前后后光是在大明境内就是遭到了两次刺杀,大儿子付出了多少?
结果呢?自家大哥在背地里毁大明的根基不说,还想着让自家儿子和丈夫包庇,这能行吗?
“爹,远的咱们不说,垶儿是您的亲外孙啊!”说到这里,太子妃的眼眶都泛起了晶莹。
“说好听点儿为了这个天下,说实际点为了朱家,垶儿杀伐果断地处理了多少贪官,杀了多少的奸商,才换回了现如今的局面,但是大哥呢?”
“大哥平日里偷偷搞些扣扣拿拿的事情我就不说了,但这是赈灾啊!浙江水患的规模有多大别人不知道,您还不知道吗?”
“大哥这么一弄,您还进宫来求情,您是想让垶儿怎么处理?”
“包庇吗?那以后他这个皇太孙怎么服人?每每遇到事情就会有人说皇太孙是个徇私枉法的人!您让他的未来怎么办!?”
“不包庇,秉公处理呢?先不说您愿不愿意,这传出去了一样不好听!”
“对于垶儿来说,大哥虽然是外戚,但也是亲戚,对于亲戚都这么狠,以后谁不得对他敬畏到退避三舍?他在人们心中就只有冷酷了!”
“爹,您这是把垶儿架在火上烤啊!您是要毁了他啊!”
到底是女人家,心思更加细腻,情感也更加丰富一些,在说到这里的时候太子妃已经哭出来了。
是的,她的确是想保住她的大哥,但是她更心疼她的儿子!
大儿子寄回来的信她是看过的,上面罗列了这件事的处理方案,可以说是方方面面很是俱到了,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张家的人和利益。
但即便如此,对他这个皇太孙的名声还是有很大的耗损的。
正如太子妃说的那样,张麒就不应该进宫,一旦进宫,事情不仅没了缓和的余地,反而会变得更加水深火热。
如果张麒不进宫,那朱瞻垶还有退路,最坏不过公事公办,让张昶直接伏法,虽然朱瞻垶大概率不会这么做,但这也是一条退路。
但张麒进宫了,作为太子妃的娘家,未来的国丈,张麒的一举一动是有很多人关注的,就连百姓也喜欢将这些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张麒一进宫,事情就没了余地,不仅张家没了余地,朱瞻垶也没有了。
就像太子妃说的一样,朱瞻垶是进退两难,不管怎么做都会对他这个皇太孙的名声有影响。
如果张昶不是犯错的一方而是受委屈的一方,那太子妃不会这么说,但问题是张昶就是犯错的那个人,而且不仅犯错了,还把她的儿子给拖下水了。
看着愤怒到流泪的女儿,张麒张了张口,但什么都说不出来。
人都是自私的,张麒就不知道进宫的后果吗?
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下意识的忽略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长子所犯之事是大事,若是按照大明律来处理的话那是要连坐的,就算是有外戚这一层关系在,那大儿子也得流放,自己也会因此而除爵。
他不愿意接受这个结果。
十五年了,因为女儿嫁入皇家使得张家一飞冲天之后,过了十五年养尊处优生活的张家人已经不愿意回到以前的那种生活了。
不,应该说是他们不想丢人。
不管是张麒还是张昶,亦或是张升,他们都很清楚,作为外戚,就算朱家为了颜面也不会把事情做得太绝,顶多是象征性的处罚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降职,以后有的是机会有的是理由升回来,除爵也是一样。
而且作为外戚,他们从来都不缺来钱的渠道,所以说就算是被惩治了,那也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该大鱼大肉还是大鱼大肉,该人人巴结还是人人巴结。
但他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