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之后三人有回到了屋中,“朱兴宗”有自顾自的盛了一杯水喝了起来,倒是一点皇帝的样子都没有。
看着坐在那里一点不拿自己当外人的老朱,五华只能陪着聊天了。
也幸好五华的知识量还可以,倒是不至于丢人。
相比较五华的如坐针毡,对面的朱元璋的内心却是逐渐的震惊了。多年来的处理朝政,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的他早已不是那个什么都不懂的草根了。
而此时的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和尚竟然说了很多只有帝王才会懂的事情。
或许在五华看来只是最简单的东西,可是他却忘记了时代的鸿沟。就比如说是唐朝时期,现代最简单的数独在那个时候却是皇子们才会学的九宫算法。
在这个时代,哪怕是上过小学,都拥有此时无法比拟的一些知识。
朱元璋眼睛微微一转,看着五华笑道:“我这个孙儿要是有小师傅一半聪慧就好了,平日里除了玩就是玩,读书更是费劲。不知小师傅有什么办法吗。”
这个问题却是难住了五华,倒不是不好回答,而是不知道怎么回答。
身为一个读了十几年书的人,他的天赋并不好,但是他有一股韧劲,说白了就是埋头苦读。虽然毕业后的生活悲催的很,可是也是努力了十几年了。
说头悬梁锥刺股虽然有点过头了但是也是一宿一宿的熬夜。
见五华没有微皱,朱元璋以为是他不知道,随即说道:“如果小师傅不知道话也没什么。”
说是说,但是眼中还是浮现了轻视之意,觉得这个小和尚可能就是在别处听到一些杂学,本身的学问并不好。
‘呦呵!较劲是吧’
五华淡淡的看了一眼一旁还什么都不知道的朱允炆,心道‘对不起了’。
“其实如果真的说方法的话小僧也是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一些心得的,只不过需要吃一点苦了。”
听到这么说,朱元璋也是来了兴致。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而在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随着的五华淡淡的说着,一旁的朱允炆哪怕是再笨也感觉到了一丝不妙。
“头悬梁锥刺股?这。。。”听到这朱元璋不由得皱了皱眉。
“其实也不用真的这样,小僧的意思是说,要有惩罚机制。这样一来总会有效果的,至于效果如何就要因人而异了。”
觉得差不多了五华才松口,不至于把话说的那么死。
也不知是聊起了兴致还是怎么的,两人一直带到了晚饭时分,幸好此时正值暖时,外面依旧是天光大亮。
“好了,咱就走了,回头一定试试小师傅的办法。”
而一旁的朱允炆的脸色已经和苦瓜有一比了。
“小僧送二位。”
三人刚走到大门口,就听前方不远处有声音。
“小和尚!我又来啦!!!快出来迎接我!!”
五华一愣,蒋小米怎么又来了。
然后他就看见一辆又一辆的独轮车被人推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