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并不喜欢地方官府自作主张,对于宗藩进行调查。但现在已经清查了宗藩土地,而且有明确的数据报告,那么必须要处理。但朝廷不能因为地方政府的报告,就直接处理宗藩。因为一旦如此,未来地方官府和宗藩之间就会有更多的龌龊。最好的办法还是朝廷派人清查。
“那就让户部和都察院,派人去核实。内阁和户部、都察院商量一下派遣的人员名单。”
“臣遵旨。”
“臣遵旨。”
也就是多费时间而已。
周王的那些土地问题还能够消失不成。
“此事就这么决定了,接下来说说林富呈送的番麦。林富的奏章,你们看到了没有?户部,你们有没有这方的记载?”
“皇上,户部并没有关于此物的记载。”
户部尚书秦金上前,表示自己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东西。
玉米。
林富经过在福建几个月的调查之后,确定了玉米是一个可以在贫瘠土地上生长的农作物,是一个可以吃的粮食。而且他的产量不低,那些贫瘠的土地上,亩产都有两石以上,也就是超过二百斤。有些耕地亩产甚至可以达到三石。
这个产量已经不低了。
那些贫瘠的土地,水稻、小麦产量都非常低。相比起来玉米的产量就非常高了。
因此立马写了奏章,给朱厚熜看。虽然玉米的口味,和中国百姓喜欢吃的大米、小麦不一样,短时间之内很难让百姓接受。但如此的产量,对于大明朝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福建贫瘠的土地,干旱的天气情况之下,还能够有两石以上的亩产。我朝这样的耕地不少吧?”
“皇上,北直隶、山西、陕西、甘肃、河南等地,都有不少贫瘠的土地,包括贵州、云南、广西等地也是如此。这些地区很多都天气干旱,雨水不足。如果把这样的土地都算上,全国能有百万顷(一亿亩)以上。”
“百万顷?亩产呢?”
“这些耕地大部分亩产不到一石。就算是那些上等田,一年的亩产也就是两石,很少能够超过三石的。”
这个年代的粮食亩产是真的低得可怜。
和几百年后,亩产上千斤的粮食产量完全不能相比。亩产两三百斤,在这个年代都是大丰收。其实说起来这已经是不低了,在农业技术发展之前,包括江南地区两季稻出现之前,江南地区的亩产甚至只有五六十斤。
现在江南地区的上等田亩产二三百斤,还是这些年农业技术大发展的结果。
“林富的奏章说,这些番麦在福建也不过十来年的时间。那些种植番麦的农民,对于番麦的种植也不是很熟悉。朕想如果好好研究番麦种植,未来亩产超过三石,达到四石、五石应该也有可能。如果真的如此,那么我朝的粮食产量就会有一个巨大的丰收。秦尚书,是不是如此?”
“是。”
秦金点头。
一个新的粮食物种,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种植,才能够了解它的特点。水稻、小麦这些都是经历了漫长了时间,人类才掌握了它们的情况,这些粮食才有了更高的产量。
番麦也是如此。
现在才刚刚引入福建,亩产就超过两石。等以后掌握了它的情况,亩产肯定还能够增加。
朝中大臣只是认为找到了一个新的农作物。
虽然产量高了不少,但具体怎么食用,他们还不清楚。而且也不敢肯定,新的农作物就真的适合在其他省份种植。但朱厚熜却是知道,玉米非常适合在全国推广。
包括目前人口稀少的西南省份,还有寒冷的东北地区。当然想要在这些地方推广,需要一些时间。因为需要进行试验,从中找到一些适合的种子。
不过不怕。
既然有了玉米种子,只要朝廷重视,那么未来推广就不会太慢。不需要种植太多,只要种植一亿亩左右,增加的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