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错过,便会留下许多的遗憾。恰逢清明前,江南的微雨,飘在他这个游子身上,也滋润了吐露新芽的茶树。阿景被眼前的茶树吸引,伫立雨中,久久不肯离去。说来凑巧,碰到了乐乐的父亲。他正对着自己家的茶园发愁,若雨再不停,就会错过最佳的采茶时间。
他们来到茶山的茅屋避雨。这茅屋里,制茶工具一应俱全,还存有日常食物和待人的茶品。这是耿家炒制春茶的地方。耿爸爸取来玻璃杯,泡了一杯茶,请阿景尝尝,顺带祛祛身上的湿冷。茶汤入口,带着早春的青草香而来,细品之下,还有似有若无的兰花香。阿景问:“这是今年的新茶?”耿爸爸笑了,“说说看?”阿景又品一口,说:“茶芽很嫩,茶汤青气足,新制的火气还在……”耿爸爸不住地点头,感叹道:“真是难得,现在的年轻人,懂茶的不多了!不错,这是几天前新采的,只做了两锅。正准备趁明前多采多做,好尽快拿到城里去卖。可惜,天公不作美,雨总是下个不停。”
原来,这一片茶山,归属于山脚下的耿家村。家家户户分得一片,都是自采自作自销售。这些茶,几乎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但由于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销售渠道,茶品再好,也是问者寥寥。最后只能贱卖给当地的酒楼茶肆。
这样的情况,很多地方都有。阿景就想帮他们做点什么,最好能够实现双赢。一年后,他和阿杰回到bj,创办了云凡。在他的坚持下,成立了茶文化大赛筹备部。这是后话了。那一年,他买下了这片茶山的所有茶,且比散卖的价格高。经过包装,广告投放,有了一些知名度,销量很好。公司赚了钱,茶农也得到了实惠。昨天过来,是和他们商量下一步的合作计划。他准备带着茶农,走茶文化旅游的路子。他指着山脚下的一大片空地,两年后,那里将会是云凡的茶山客栈。人们来到这里,可以体验采茶、制茶之乐,品尝纯正的山野菜,住在满目青山的客栈里。
紫云听他的叙述,仿佛看见了几年后的景象。“你们在下很大的一盘棋,这样的规划,不止在这儿吧?”阿景得意地笑了,“那你,能过来帮我吗?”紫云坚定地摇了摇头,“我想靠自己,走出属于自己的路。”阿景有些失望,却支持她的想法,“好吧,我们都要加油。”“好。”紫云很高兴,和阿景有这样的一个约定。
到了茶山,乐乐三人正坐在地埂上,说说笑笑,画面还算和谐。见到紫云和阿景,乐乐抱怨他们,走得真慢。阿杰碰了碰她,示意她闭上嘴巴。乐乐才拽着紫云,跑进了茶树丛中。
这是一片生态茶园。为了保证茶品质量,只一年一采。夏末的茶园,不复春日的热闹,却也有种静谧的美。山风抚过发丝,有种无法言说的惬意。那一株株灌木茶树,穿着深绿的衣衫,虽不似少女,也有种成熟的美。“乐乐,你家茶园真美。”乐乐不以为然,“没什么,不过平常茶树,我们的衣食父母。”的确,乐乐眼里的茶山,不是紫云眼里的茶山。前者基于现实,后者基于梦幻。乐乐给紫云讲茶树的维护、茶芽的采摘等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紫云听得入了迷。她从乐乐的口中,了解了一个蕴含着生计的茶山。再想想阿景的设想,不觉更佩服他了。她想起从前,也曾随父亲走过一些茶山。她的眼里尽是诗情画意,尽是无尽美好的畅想。如今,她要重新定义茶文化了。爱茶,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茶,亲近茶,喜欢茶。于是,有些想法,开始在脑中成形,或许会成为以后的事业。
三个男人,看着游弋于茶树丛的人,觉得是世间最美的画面。铁牛先是坐不住了,他要去找些乐乐爱吃的野菜。阿杰见铁牛走开,不肯服输,就去给乐乐采一些山花。阿景不屑于他们的幼稚,静静地看着他的小紫云,仿佛回到了温暖的梧桐小筑,美丽的京北一中儿童乐园。他真希望,时光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茶园玩够了,乐乐问紫云:“不远处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