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漱完的人小丁走过来,龚凡宇起身接替。
“我听到了,恭喜你们的作品成为爆款啊!”小丁说,“你们这个微纪录片,破圈是必然的。”
“谢你吉言!”
“我做设计有体会的,其实我们给客户提供设计方案,就是乙方给甲方提供服务嘛,跟导演说的道理一致,职业者都有一个甲方意识,所以,即便这次的微纪录片是自发拍摄的,没有甲方指手画脚,但那种职业者的自律精神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小丁说,“而且,这不光体现在制作的水准和精良程度方面,还体现在你们服务这个时代的精神上。”
“嗯,专业性和公益性全有了。”汤小桐连连点头称是。
“所以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说不定能上新闻联播呢!”小丁笑道,“那还不破圈呀?”
“莫吓我。”林淼故意夸张地说,“要真那样,我觉得就相当于夺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了!”
气氛相当融洽欢乐,梦想要有,万一实现了呢?
要不是第二天还有任务,林淼真心想跟大家再多聊会,这真是难得的体验。
安置妥当,熄灯睡觉。
一夜过去。
第二天早上7点,大家开始起床吃早饭。
一人一碗麦片牛奶,搭配鸡蛋和一个冷餐蛋糕。
林淼默默地在心里念叨,这两顿饭都是蹭的,替他节省不少物资。
非常时期,连物资都感觉回到了配给的年代,省一点都特别开心。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林淼没钱。
吃过早饭,每人又喝了一杯挂耳咖啡,稍事休息之后,准备开工。
林淼已经设计好了场景,来表现小丁的居家生活。
简单地跟小丁沟通一番,林淼表达了自己的要求,小丁表示听明白了。
那就开拍。
经过前面几集拍摄的磨合,如今的龚凡宇和林淼之间的配合已经相当默契。
龚凡宇知道林淼喜欢的景别、焦点的变化、镜头的运动以及景深。
而林淼也知道,如何地给龚凡宇下指令。
不像之前在微电影剧组的时候,林淼要各种商量和征求意见,越是那样越没底。
所有的成功都是干出来的,正所谓挽起袖子加油干。
实践出真知。
团队之间的配合默契,会给被拍摄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加成。
等于是一种正能量会在剧组之间传递,影响到每一个人。
不要小看这个感觉,很多野组的失败就在于没有注意到这个层面。
这个环节不顺,那个环节跟不上,人的气就会泄,就会传递。
这就跟打仗一样,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不知不觉间,又是一天。
到了晚上8点,林淼终于宣布收工。
“我宣布,90后抗疫微纪录片第五季杀青。”
众人鼓掌。
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众人合影留念。
“大宇,别忘了抓点镜头,越随意越好,说不定会有片花用的上。”林淼嘱咐龚凡宇。
几天下来,林淼已经习惯亲切地称呼龚凡宇为“大宇”。
这真是一个跟趟的左右手呢。
“哎。”龚凡宇应了一声,闷头抓拍。
至于第五季还未拍的直播矩阵的画面,林淼是这么设计的:
到时,林淼会录屏,即将矩阵的直播间的内容录下来,不用再到每一个人的家里去。
还有,关于小丁的一些镜头,他们已经提前录制完毕。
比如,小丁准备直播的画面,以及研究和关注抖音直播的画面。
都已经摄录到位。
素材足够使用。
这就是有备无患。
一部优秀的电影,镜头越精确越好。
一部广告片也是,一个镜头可能要在影棚里打磨十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