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清单配货取药。晚上6点开始网格走访,对存在的隐患风险进行记录,晚上10点,他们还要为社区工作人员准备一份爱心宵夜,每天都是12点才能到家休息。
林淼的习惯就是先抓全貌,然后再从细节突破。
当他得知志愿者是如此高强度的忙碌一天,而且又是如此细碎平常,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林淼掏出手机看了看,微信步数显示,他已经走了接近4千步。
辛苦程度可见一斑。
“你每天要走多少步?”林淼问。
“至少3万步,平均5万步是有的。”李学松习以为常,语气平静,没有半点炫耀的成分。
“是什么让你能够坚持下来?你的动力是什么?”林淼跟记者似的,已经进入了角色。
“呵呵,减肥。”
李学松的回答出乎林淼的意料,这也太那什么了,怎么说呢,这不应该用为人民服务之类的觉悟高度来回答吗?林淼在心里道,这也太接地气了。
转念他又想,既然自己需要不落俗套的素材,那首先是要求自己不要用常规的思维去看待他们,要抛弃先入为主的角度。
“看来我真是来体验对了,”林淼说,“如果我不来和你们感同身受一下,坐在家里头是绝对不会想到你们是这么苦中作乐的,拿减肥当作自我安慰。”
他等着看李学松的反应。
李学松笑了笑,说:“我说的是实话,我真把这个工作当减肥,普普通通的,不需要上纲上线,这就是我的工作,是我的选择,而且我觉得吧,我从中的收获比付出还要多。”
可能是林淼同为志愿者的身份,李学松已经视他为自己人,这感觉就跟学长在给学弟传授心得一般,年龄已经不是问题,悟道有先后嘛。
“怎么讲?”林淼很感兴趣,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就是成就感吧,当我把一份份代购的药品送到急需者的手上的时候,我能从他们的感谢中获得一种力量,这是我从来没有感受如此强烈的体会,我觉得我的工作十分有意义。”
李学松的话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
林淼在心里咂摸,90后们的视角显然已经跟他过去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他们更注重自己的感受,并诚实地表达。
林淼觉得这可以放到这一集微纪录片里头去,他认为他这一集的意义,不是让观众看过之后仅仅停留在对志愿者辛劳付出的赞美上,而是要感受到这种力量,这是一种可以互相传递的力量,一种可以洗礼人生的感悟。
两人聊着天,跑着楼,很快就到了将近中午11点,这时,所有需要分发的物品已经都送到居民的手中。
“下午我们做什么?”林淼问。
“下午是去做宣传栏的内容更新。”李学松说,“跟刘琳汇合,她今天已经忙了一上午了。”
“咱们这个片区有多大?”
“我们负责的网格内共有6213户,五个小区的体量。”
林淼听了有些咋舌,6名网格员要承担这么庞大的工作量,不说是肃然起敬,也必须是感动油然而生。
中午派饭也是颇费工夫。
因为非常时期,所有人都要坚守岗位,而且餐饮也是相当不方便,志愿者们需要将饭送到自己的同事手上不说,还要帮助社区物管以及街道工作人员都能吃上热乎的饭菜。
防疫面前一盘棋。
林淼跟着李学松派送一圈下来,等自己终于手捧盒饭准备开吃的时候,已经是中午12点了。
他们就在一个小区的门口临时指挥棚里就餐。
棚里还有其他工作人员,每个人都很自觉地保持距离,面朝同一个方向,闷头吃饭,没有任何交流。
吃完午饭,带上口罩,李学松示意林淼可以眯一小会。
“中午这二十分钟的补觉很管用,要珍惜。”
看着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