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并不重要,也不会囤积多少粮食,如今数万大军驻扎在这里,粮食自然就不够,只能从扬州运送过来。可如今粮道被唐军截断,粮食运不过来,前线大军所需的粮食就无法补充,越吃越少。
反观唐军,从泗州、楚州的府库得到大量的粮食,并不缺粮食。泗州和楚州是吴军淮河防线重镇,包括海州也是如此,都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供数万大军吃一年都没问题。
这是考虑到当初梁军、现在的唐军一旦攻城,即便是被包围,这些州也能坚守下去。只是马谦、李球等人的归顺,让这些粮食直接成了唐军的囊中之物。
“那就做出南下攻打那支唐军偏师的假象,让出浮桥,逼迫唐军主力渡河南下跟我们决战。
如今情形,若是不能背水一战,只能等死。”柴再用也深知他作为徐温的嫡系,若是败了,活下来的几率不大,不如拼死一搏。
李承嗣看了一眼其他将领,想听听其他人的看法,却发现这些将领纷纷低头不敢跟他对视。
钱镖想说什么,但还是忍住了。
李承嗣见状心里不禁感叹,就这样的士气,还怎么打?
其实吴
军并不差,不然也不可能跟朱温交手多年而不败。只是如今士气没了,曾经精锐的将士也不想继续打下去了。
没办法,李承嗣只能同意柴再用的办法。
第二天,天长吴军三万人拔营向南,做出准备南下攻打米志诚、董璋、康义诚的这支唐军偏师。
对于吴军的南下,开始李嗣源还以为是吴军的诡计,想要趁他率领大军渡河的时候发起进攻。谨慎的他派出一支数百人的骑兵过河打探消息,在确认吴军已经南下二十里后,这才让大军开始渡河。
到了午时,三万五千步骑就在南岸集结完毕,而这个时候前方斥候传来消息,吴军停止了南下,转而向北。
“启禀郡王,李承嗣此举应该是想跟我们决战。他知道继续拖下去对他们不利,但又担心我们不与他决战,所以才故意南撤二十里,让我们安然渡河。”张虔钊分析道。
“既然他要决战,那就打吧。以左神武军为中军,跟吴军正面打一场。派人给米志诚他们传令,让他们立即北上,配合大军与吴军决战。”
李嗣源也忍了半个月,早就想跟李承嗣大干一场,如今有机会,他自然愿意堂堂正正地击败吴军,然后顺势攻入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