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将遵命!”
在这名将领离去的时候,远在楚州的李球很快得知了扬州的变故。
特别是得知吴王杨隆演称帝、朱瑾横死的消息后,李球便知道徐温接下来肯定要对付他和马谦。
虽说徐知训是死于朱瑾之手,但他们二人却是导火索,徐温肯定不会放过他们的。看来引朝廷大军南下必须加快进程了,同时他也没忘派人把这个消息送给马谦,让对方心里有个准备。
随着时间流逝,吴王杨隆演称帝和朱瑾身死的消息就陆续传向四周,很快米志诚也得知了这个消息,也大为震惊。
而得到这消息的,不仅仅是他,还有李简、李德诚等藩镇节度使。
本来朱瑾和徐温就是是对手,前些天还在传二人联合上奏吴王称帝,结果马上就出现变故。
李承嗣改投徐温,朱瑾身死,蒋延徽败逃滁州,李昪窝在海陵。
一系列的变故让得知消息的众人应接不暇,都猜到这要引发
不小的动乱,朱瑾一系的文武官员会坐以待毙吗?
还有朝廷那边,是否会有所行动?
而在扬州的徐温,在战时控制住扬州后,就开始派军队同时攻打盘踞在海陵的李昪和逃到滁州的蒋延徽。
对付李昪这边,他以李承嗣为大将,翟虔为副将,率领一万人东征;又以柴再用为大将,率领一万人攻打滁州。
同时,他还下令从镇海军等再抽调三万军队北上,用于稳定局势。
可以说,为了重新控制江北,徐温已经豁出去了。
对于扬州东西两个方向的威胁,徐温的态度并不一样。对于蒋延徽是坚决的打击,他不允许有外戚掌权,否则对他就是威胁;对李昪这边,他还是决定以劝降为主,武力手段为辅。
如今自己长子已死,次子年幼,而且也无多大的能力,反倒是李昪这个义子让他很满意,也就是这几年有些不听话。
六月初六,柴再用就率军攻破滁州城,蒋延徽带着残部百余人朝着北边逃去,想要依附静淮军节度使米志诚。
在他看来,米志诚手握四万大军,有跟徐温抗衡的实力。
只是还没等他逃到泗州,静淮军就发生变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