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第一暴君> 第687章 大军云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7章 大军云集(2 / 3)

里还有精力去调教义子,太麻烦。”

在跟着圣上到太原前,李定江在方城老家是有妻儿的,只是当时哪里顾得上。

李定江成为禁军大将军后,在李唐也算是有些地位,便托人去打探消息,看是否还在世。他本以为妻儿已经被伪梁所害,没想到侥幸逃走,他便遣人接到了太原。

他的长子今年也有十五岁了,被他送进了武学堂读书。

除了这个长子,他在太原也娶了两房小妾,诞下了一子两女,不过还年幼,都不到十岁。

对于收义子,李定江暂时真的提不起多大的兴趣,而且圣上好像也不喜欢手下的将领或者官员到处收义子。

到处收义子,在上位者看来,其实就是变相的拉帮结派。

你说那义子到底是听义父的,还是听皇帝的?

“本王可是得知方城县伯你把长子直接送到了武学堂,应该有功夫管教义子才是。”李嗣源所有所指道。

“哈哈!”李定江笑了笑,“郡王说笑了,李某是粗人,管不来后辈,所以干脆送到学堂让老师去管。而且枢密院公务繁多,我这也经常领兵出征,真没空闲功夫。”

就在两人聊着一些没多少营养的话时,便有一名将领策马而来,“启禀郡王、县伯,圣上派人传来旨意。”

李定江没有抢着接旨的意思,一番行礼之后,李嗣源自然就接了过来,当他看到旨意上的内容时,神色有些怪异。

“圣上的旨意写着什么,让郡王这个表

情?”李定江有些好奇。

“方城县伯不如自己看?”李嗣源也没隐瞒,直接把圣旨递给了李定江。

后者接过去一看,看上圣旨上的内容后,挑眉问道,“郡王打算派谁去增援?”

圣旨上的内容就是张万进愿意归顺朝廷,让大军派人增援,以确保把泰宁控制在朝廷手中。

这次朝廷一共出动了十余万大军,虽说有两个行营都统,但李嗣源的地位还是要高一些。而且这圣旨上也没说让二人谁派兵增援,圣旨是给二人的,只是说让二人商议。

“方城县伯以为谁合适?”李嗣源反问道。

李定江想了想,发现自己的兵力也不雄厚,便对此事没多少兴趣,“李某的军队不如郡王麾下兵强马壮。泰宁的局势复杂,派大军恐怕不易,若论骑兵,郡王麾下有两万骑兵。

不如郡王派兵增援如何?

李某觉得李从珂就不错,他带着几千骑兵去增援,比大军前去合适。”

李嗣源本想就想去增援,只是又不好明抢,他也意识到若是能趁机拿下收复泰宁的功劳,对他是一件很有利的事。

所以看到李定江主动让这个功劳,李嗣源之前因为对方调侃的不满也随之消散,“方城县伯言之有理,此事本王当仁不让,就让从珂带着五千骑兵去增援张万进。”

两人这就算是把增援之人定了。

李定江手上其实也有合适的人,毕竟左羽林军的骑兵也不少,只是这会削弱他的实力。

与其去增援处境危险的张万进,不如全力攻打平卢。一个平卢节度使,难道不比泰宁节度使更有说服力?

过了一会儿,两人也带着各自的亲兵开始渡河。

而在南岸,在半月前就以渡河增援的平南军,在济水上修建浮桥,

然后攻占了平阴县。

梁军并未殊死抵抗,因为梁军的援兵未到,戴思远不想在野外跟唐军交战,就以固守郓州为重点。

郓州是一座坚城,从朱瑄开始,就经过多次加固,不然朱瑄也不会凭借郓州跟朱温打了那么多年的仗,结果是因为粮食耗尽才出了昏招,最终被庞师古趁机攻入城内。

而过了黄河,李定江和李嗣源便分道扬镳了。

李定江直接来到位于平阴县以东的左羽林军大营,在这里等候后续抵达的两万州兵。

为了考虑饮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