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信的时候,旁边的人不敢打扰,可却能发现他脸色的凝重。
“敢问国公,扬州可是有大事发生?”一旁的柴可用好奇问道。
徐温把信纸折好,放进信封里,不让其他人看到信上内容,沉声道,“唐蜀议和,伪梁大败。”
听到这八个字,柴可用一愣,这不是该高兴的事吗?怎么齐国公反而不太高兴的样子?
他知道徐温喜欢猜疑他人,所以也不敢多问。
其实徐温也很重震惊,因为信上的内容更多。
唐蜀不仅议和,而且蜀军大败,十三万大军只撤回七万人,不仅赔了大量的钱财,还把公主嫁至太原。
伪梁这边,刘鄩被唐军击败,残部退守陕州;段凝也败退回黄河南岸。
可以说,李唐以一己之力,击败了歧国、蜀国和伪梁,不仅灭了歧国,还把蜀国和伪梁打了个半残。
严可求建议他让颍州的大军南撤,若朱瑾率领大军攻占颍州,会加剧伪梁的溃败。
到时候杨吴就得直面李唐,朱瑾的声威也会愈发难以钳制。
那个时候,朱瑾就会真的掌握江北兵马,就连扬州城内那些臣服于徐温的人恐怕也会生出异心,包括吴王一脉。
这就是为什么徐温神色凝重的原因。
以他的头脑,自然猜到如今的伪梁已经失去了反抗的机会,等朝廷反应过来,伪梁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一年?
两年?
若伪梁真的灭亡,杨吴如何自处,他又如何自处?
“派人给扬州传达本国公的意思,让颍州大军南撤。”徐温艰难地做了一
个决定。
“属下遵命!”
柴可用颇为惊讶,这个时候不该是乘胜追击吗?
就在徐温下达撤军的第二天,得到中原最新消息的钱镠也宣布撤回,把大军撤回了苏州、湖州一线。
钱镠也不是傻子,也看出如今的战事对梁国不利。梁国都败了,他何必还跟杨吴死磕?
……
而蜀国信王王宗杰这边在把安康公主送走后,本来准备启程,就得知了一个坏消息。
他的父皇准备册封郑王王宗衍为太子,让他尽快返回成都。
这是潘炕派人送来的消息。
若此时不赶回成都,等圣旨颁布,可就什么都晚了。
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王宗杰连忙启程赶回成都,可没等他赶回,册封王宗衍为太子的圣旨就颁布了。
得知这个消息,王宗杰整个人便失去了精气神。
前太子王元膺死后,太子之位一直空缺,有着大臣潘炕等人的支持,他成为太子的几率很大。
加上他本身也有才能,深受其父的喜爱。
可没想到,最后还是被人夺走了。
不是王宗辂,而是王宗衍。
他回到成都后,就去皇宫面圣,却被告知王建身体不适,不接见旁人。
什么时候,他成为了旁人?
见不了父皇,他连忙把潘炕等一众心腹叫来,却发现,除了潘炕,没几个人来。
这下他便明白,这些所谓的心腹之所以追随他,是因为他有可能成为储君。如今储君确立,他也失去了成为储君的可能,所谓心腹自然是转投新的储君去了。
当看到王宗杰和寥寥无几的官员,潘炕有些疑惑,“殿下只叫了老臣?”
王宗杰神色有些没落,自嘲道,“叫了不少人,可没几个人来。本王没想到潘使君会来,倒是让本王惊讶。”
潘炕
猜到了缘由,不禁感叹,沉声道,“殿下,其实下官前来,是向殿下搞别的。”
“告别?难道潘使君也要弃本王而去?”王宗杰有些惊讶,连忙追问道。
潘炕摇了摇头,“殿下误会了。下官明日便会辞官归隐,后面就不能为殿下出谋划策了。”
“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