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行密自然不干,找各种借口留下二人,并许以宅第、姬妾以及要职,这二人就一直留在了淮南,并成为了淮南攻城略地的先锋大将。
虽说二人早已归顺杨吴,但心中对李克用还是有旧情的。李存勖被杀的消息传到杨吴,二人也是伤心了的,这些朱瑾知道。
没见李克用和李存勖的那些旧部大多都被杀绝了吗?活下来的都归顺了当今圣上。
史俨二人对他有恩,他不可能把二人送回朝廷送死。
“是吗?圣上还说要用两千匹战马换二人回来呢,看样子是不行了。”郭崇韬感慨了一句。
听到朝廷愿意用两千匹战马换史俨二人,朱瑾也颇为惊讶,但他不想继续在这个话题上聊,聊了半天都没聊到正事上。
他是武将出身,自是不喜这种弯弯绕绕,便直奔主题,“朱某奉吴王之命,前来面见圣上,并当面呈上吴王准备的宝物。不知朱某什么时候可以面圣?”
“面圣一事倒是不急,圣上让本官先跟你等接洽,你们有什么事可以先给本官说,本官自会向圣上汇报。”见朱瑾有些不耐烦,郭崇韬并未生气,但态度嘛就不是那么友善了。
“郭尚书,朱某是代表吴王而来。”朱瑾沉声道。
郭崇韬瞥了一眼对方,“怎么?难道本官职位低了?本官是兵部尚书,官居正三品,代表当今圣上跟你们洽谈。
吴王虽是大唐的藩王,就算是是他亲自前来,本官前来接洽也不失礼。更何况,吴王并未亲自前来。
或者说,吴王已经有自
立的打算,想要背叛大唐不成?”
说到后面,郭崇韬脸色阴沉,死死地盯着朱瑾。
朱瑾也被郭崇韬最后这句话惊到了,他自然不会承认,如今杨吴上下也没人敢说背叛大唐。
吴王杨演隆不敢,掌握杨吴军政大权的徐温也不敢。
若是大唐已经灭亡,吴王杨演隆依然不敢,但徐温肯定敢。可如今大唐还在,徐温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背叛大唐。
徐温虽说把控了杨吴的军政大权,但不代表他在杨吴内部就无政敌。他架空杨演隆早就惹人不满,虽说大部分公开反对的被他除去,但谁也不知道是不是还隐藏了不少人,若他公开背叛大唐,定有人借机反抗他。
“启禀郭尚书,吴王对朝廷忠心耿耿,自然不会背叛大唐?”朱瑾没来得及回复,倒是一旁的徐知诰抢先一步回答。
徐知诰身高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所以他一开口就吸引了郭崇韬的注意。
看着旁边这插话的年轻人,郭崇韬突然想到什么,恍然大悟道,“你是徐温的义子徐知诰?”
“回郭尚书,下官的确受义父养大,但同时也是大唐宗室子弟。按照族谱记载,下官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四世孙。”徐知诰恭敬说道。
徐知诰话音刚落,朱瑾却是惊讶地看向这位徐温义子。他倒是知道对方本姓李,至于是不是宗室子弟、甚至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他就不清楚了,也没听人提过。
从他刚到杨吴,徐知诰就已经是现在这个名字。此时徐知诰故意暴露自己‘宗室子弟’的身份,到底是何用意?这是徐温的授意,还是徐知诰自己擅作主张?
一时间,他想了很多,因为这有些超过之前的预料。
“哦?”
郭崇韬也惊讶地看着这个身材
高大的年轻男子,姓徐也敢自称是宗室子弟?这是知道当今宗室人丁单薄,都想跟宗室扯上关系不成?
可朝中除了一个李詹被证明是宗室外,其他冒认宗室的人都没有被承认。
也简单,宗室子弟在黄巢之乱就死伤不少,韩建又杀了十一位宗室亲王及其后辈,可以说跟圣上关系比较亲密的宗室几乎都被杀绝了。
若眼前这人是宪宗第八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严格来说还是圣上的族兄,毕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