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有些着急。
李嗣源看了看着火的梁军大营,一咬牙,厉声道,“传令下去,全部骑兵出兵,全力进攻梁军大营,策应上党县侯突围。”
经过之前的损失,加上也被调走一部分骑兵去增援蓧县,一部分去劫掠魏博,导致李嗣源手上的骑兵所剩不多,只有四千余人,剩下的都是步兵。
这种情况,出动步兵,撤退麻烦。
“节帅,末将认为应该驰援枣强!”李建及建议道,“此时梁军正在入城,这时我们若率领骑兵杀去,定能大败梁军于城下。”
最终,李嗣源还是没有拗过李建及、宋瑶等人,便率领攻打枣强城外的梁军。
其实进攻哪里,都没太大问题,只是李嗣源和李建及的出发点不同,才有了这个分歧。
当李嗣源率领数千骑兵杀来的时候,天已经发亮了。
唐军骑兵的出现,的确让城外的梁军出现了慌乱。本来梁军士气就因为大营起火受到影响,虽说最后一举攻进了枣强城,士气顿时大振,但忘记了在一侧的李嗣源部。
所以当李嗣源率领数千骑兵杀出来的时候,梁军阵型大乱。李嗣源本就是骁勇之人,麾下的骑兵也都不逞多让,很快杀得梁军阵型四分裂。
若是此时城内的守军可以一举反击,未尝不能大败梁军。可此时城内的守军四散而逃,大多被梁军屠杀,根本无力反击。
而阎宝也率领数千梁军来援,在杨师厚的指挥下,梁军这才稳住了阵型,并开始合围李嗣源部。见事不可为,李嗣源仰天长叹,只能撤退。
骑兵一心想逃,步兵根本没法追
上,更别说此时梁军的阵型大乱,相互的配合也出现问题,漏洞极多,无法拦住李嗣源的骑兵。
不过在撤退的时候,李嗣源部发现了逃出城的陈宏等人,便一起救走了。
可在撤离战场、从陈宏得知李嗣昭战死的消息后,李嗣源大为震惊。
“怎么可能?嗣昭怎么可能战死,之前那么多大战他都挺过来了,怎么会死在几个无名小卒手上?”
听到李嗣昭的死讯,李嗣源一时间无法接受。虽说他跟李嗣昭近来不对付,但他并没有要置对方于死地的想法,包括让其去驻守枣强,也不过是在手下人的建议下,刁难一二对方而已。
可现在李嗣昭战死了,还是死在几个无名小卒的手上,这简直太讽刺了。
河东一代大将,没能轰轰烈烈地死在大战中,却死于无名小卒的暗箭之下。
即便是众人无法接受,可事实如此。至于李嗣昭的遗体,他们得知被李继俦带出来后,倒也放心不少,起码遗体没有落入梁军手中。这个时候没人去关心城怎么破的,在李嗣昭战死这事面前,这都是小事。
在很多人看来,李嗣昭战死,枣强城破是迟早的事。
枣强城破、李嗣昭战死,让李嗣源也不得不暂避梁军锋芒,率领残部退至冀州城。虽说昭义军元气大伤,但右神威军并未崩溃,蓧县也还在安重诲的手中,所以李嗣源是还有一战之力的。
……
魏州,朱温抵达魏博后,就一直住在这里。现任魏博节度使罗周翰直接把节度使府让出来共朱温居住,他则是把家眷搬到了自己之前的私宅中。
如今朱温率领大军进驻魏博,罗周翰刚刚接任节度使一职,在朱温面前不敢造次,平时行为也都毕恭毕敬。
按照习惯,罗绍威死后,本应该其长子罗廷规接任
节度使之位。但朱温让这位女婿留在洛阳,算是充当人质,转而让罗绍威次子罗周翰接任节度使之职。
这也是朱温的伎俩,因为罗周翰的威望较低,他担任节度使不会威胁朝廷。
“陛下,这些日子,沙陀人的骑兵出现在魏州和相州境内大肆劫掠。魏博军队都跟随弘农郡王北上作战,导致防守空虚,下面的官员苦不堪言,粮道也无法运到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