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击,本官可以决定把其中一处盐田所产的五成食盐以每斗20文的价格供于阁下。”
每斗盐20文的价格真的算很低了。虽说在安史之乱前,大唐的盐价在每斗10文钱,但那是大唐盛世时期,食盐产量多,国家财政也不依靠食盐的专卖,所以价格都比较低。
但安史之乱后,第五琦改革盐法后,盐价飙升到110文。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盐价飙升到210文;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增加到370文。
德宗之后,虽说朝廷屡次下调盐价,但基本维持在200文以上。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榷盐制度一直是实行直接专卖制度,即朝廷控制盐田自己生产和最后销售。虽说期间刘宴改革了榷盐制度,但几近废弛。
因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内乱频发,地方藩镇割据,朝廷为了确保税收,便对食盐进行专卖,卖得越高,朝廷的收入就越高。
几十年前的王仙芝和黄巢叛乱,在后世虽然叫农民起义,但其实不是。唐王朝为了维持榷盐制度,一直在大力稽查私盐,但因为盐价过高,私盐屡禁不止。
无论是黄巢,还是王仙芝,都不是什么农民,而是富裕家庭出身。黄巢‘善于剑术,马术和箭法也不错,粗通笔墨,小时候就有诗才’,哪有农民家庭可以从小学习剑术、马术和剑法的?
二人都是盘踞在运河两岸的私盐贩子,为了抗拒朝廷执法,很多私盐贩子相互结社。之所以这两次叛乱的发生,就是因为朝廷加大了查抄私盐的力度,这些私盐贩子这才起兵造反。
加上唐王朝的过高盐价也让普通百姓饱受其害,王仙芝和黄巢
二人裹挟百姓,才弄得像农民起义,其实根本不是。
如今大唐四分裂,各地战乱频发,导致有些地方食盐价格低的可以当饭吃,有些地方盐价很高。
河东就是如此,没有较大的盐池,所需食盐都靠外购,导致食盐价格一直维持在两百文以上。韩洙把一个盐田的五成食盐以二十文的价格批发给张瓘,自然是低价,但前提是张瓘能解决韩洙的麻烦。
“不知少帅是想张某怎么解决党项匪患?张某只是一介商贾,可没那本事。”听到每斗只要二十文,张瓘呼吸都加重了不少,但他还是忍住了,这便宜可不好占。
“很简单。盐州境内的党项匪寇主要为两股,一股是南边庆州等地流窜到盐州境内的,一股是北边延恩县等荒漠中党项各部。
南边的党项人,由本官率领盐州将士负责清剿,而阁下只需劝说绥州节度使出兵清剿北边荒漠中的党项各部。”韩洙轻松说道。
别看韩洙说的轻松,其实并不简单。宥州以北到天德军以南的区域,就是后世的毛乌素沙漠,当然此时并不是沙漠,大部分都是可供放牧的草原,有沙地,但并不多。
之所这里变成了沙漠,除了历朝历代过度放牧等原因,也跟宋朝和明朝无法抵御外敌造成的。
北宋时期,这里是北宋、西夏和辽国交接区域,战争不断;在明朝,除了朱棣在时还能抵挡北边游牧民族外,剩下明朝各地时期,游牧民族经常从这里的长城攻入明朝腹地,烧杀抢掠,自然就成了战场。
但此时不同啊,这里的党项部落不少,这个位于天德军和绥州节度使中间的地带,一直是朝廷无法顾及的空白地带。
绥州境内的平夏部遭到重创后,不少部族就北逃了,加上这里本就有不少其他各族。南北两地的党项,不敢去惹唐军和李茂贞
,而盐州富裕而兵力薄弱,自然就成了劫掠重点。
听到韩洙的要求,张瓘知道这不是他的能力可以做到的。想要清剿这里的各部族,就必须由绥州和天德军两地同时出兵围剿,自己叔父虽说是枢密使,却无法号令两镇。
但有人行,那就是当今圣上。
想到这里,张瓘就不满一个盐田的一半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