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UU小说网>历史军事>大唐第一暴君> 第91章 朱温伐赵(四)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1章 朱温伐赵(四)(2 / 3)

不出兵,惹恼了李克用,加封楚王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不过赵匡凝并不管,直接自封为楚王,所以荆襄上下,都这么叫他。

看到朱友恭的到来,赵匡凝的态度跟之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竟然客气很多。

“原来是朱刺史到了。来人,请朱刺史上座,然后上好茶!”赵匡凝起身吩咐道。

“谢楚王殿下!”朱友恭回道。

很快,朱友恭便来到右边第一个位置坐下,地位仅次于赵匡凝和坐在左边第一个的节度副使。

这样的安排,可见赵匡凝对朱友恭的重视,也引起了荆襄内部一些将领的不满。

看到下面正襟危坐的一众手下,赵匡凝脸上露出认真之色,咳嗽一声说道,“诸位,如今荆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朱温亲自带兵亲征,其先锋大将杨师厚已经攻占唐、邓二州,正朝着襄州杀来。

谁若是能击退梁军,本王定有重赏!”

赵匡凝说完,下面的文武官员顿时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开口。面对朱温,这些人心中都没甚底气,更别说还要出计退敌。

“殿下,要不我们派人去求和?”这个时候,一个细微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

“求和?”赵匡凝摇头道,“求和断不可能,这样一来,岂不是变成本王怕了朱温?朱温再强,其军队都是北方人,只要我们有好计策,未尝不能退敌。”

见赵匡凝反对求和,荆襄的文武官员就不再提及此事,便开始各抒己见,但赵匡

凝听后,眉头微皱,显然并不满意。

相比于荆襄的官员,朱友恭则是在在那里喝茶养神、冷眼旁观着这些人的争论,也没开口加入的意思。他是一个外来将领,如今又坐在这个位置,知道有些遭人恨,所以就干脆闭口不言。

朱友恭想要置身事外,赵匡凝可不会干。

“朱刺史,本王见你镇定自若,难不成是有了退敌之策?”赵匡凝把希望寄托于这个前朱温义子、朱梁大将身上。

朱友恭听到赵匡凝询问,连忙起身回道,“楚王殿下言重。殿下乃人中龙凤,手下精兵近十万,想来已有退敌之策,末将肚中那点墨水,怎么比得上殿下。”

对于朱友恭的态度,赵匡凝满意的点点头,但也没得意忘形,“朱刺史,大家都在畅所欲言,你可以说说,若是能退敌,本王定会重赏。”

朱友恭听闻,想到心中的谋划,沉思了一会儿,“既然殿下吩咐,末将不敢不言。

如今局面,敌强我弱,但也不是没有本法退敌。”

“哦?”赵匡凝听闻,顿时有心了兴致,身子微微向前倾,连忙问道,“朱刺史继续说!”

朱友恭拱了拱手,“殿下知道末将曾在朱温麾下任职,所以对于朱温军队的情况还是有些了解。

杨师厚此人乃朱温手下大将,能力不俗。但他的兵马以及整个朱温的大军都是北方人,不善水战,也不习惯南方的气候,而这些却是殿下的优势。

唐州和邓州虽然丢失,但其余几州仍在,特别是襄州,位于汉水南岸,凭借汉水和坚固的城墙,未尝不能与之对垒。”

赵匡凝眉头微皱,迟疑道,“朱刺史所言有些道理,可仅凭靠汉水和襄州城墙,想要击败朱温大军并不容易。”

对于自己的

实力,赵匡凝还是有些自知之明。

“末将有上下两个计策退敌,殿下可以参考!”

“朱刺史请说!”赵匡凝连忙道,其他文武官员也都竖起耳朵,想要听听朱友恭的高见。

朱友恭沉声道,“上策,以襄州为桥头堡,集结大军在汉水南岸屯兵,然后派人去蜀地求援。虽然王建刚刚战败,若是他知唇亡齿寒的道理,变清楚荆襄被朱温攻占,朱温的大军便可从东面进攻蜀地。同时也可以向杨行密求援。殿下这边只需要在襄州与朱温大军对峙,等候援军抵达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