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想什么?”
沈落田摇头:“无事,咱们先采买米面和吃食再去程府吧!对了,我还想添置一套衣服。”
至于鸡血石,还是等下回进城再想法子卖掉吧!
孟祌也觉得她衣服太少,先跟她一块去成衣店。
沈落田独自进店,这回连试穿都没试穿,报了尺寸看花色也对眼就买了。
一套衣服花了三十文,比上回买贵了十文。
“大祌哥哥,家里人多,咱们买多少米,一百斤够不够?”
她不知道先前的米缸里有多少米又吃了多久。
这几日来姜家吃饭的人多,米缸都见底了。
孟祌道:“过阵子地里的稻谷该收割了,咱们自个儿打理的一亩稻田大约有三百斤收成,米不用买太多。”
沈落田道:“三百斤谷子,脱了壳儿得到的米也就两百斤出头。”
孟祌道:“够吃了,一年两季收成呢!”
“不用纳粮吗?对了,咱们家一年该纳多少粮?”
他脸色闪过一抹古怪,瞄她一眼道:“咱们家要纳的粮会多些,不过还没算上出租地得的粮。”
沈落田不解:“咱们要多纳粮?多纳多少?”
孟祌如实道:“按人口税,我算两份。”
届时村里会以户为单位合计全年的收成,剔除五岁以下孩童后平均到人头得出人均年产,再按统一的比例收取银钱。
各家各户种的庄稼不同,若不交银钱,也可用等价的米面或花生等物纳粮。
同样的银钱换多少米面花生,就交多少斤,官家都接收。
沈落田纳闷道:“为何你要算两份税?”
孟祌咳了声,耳语道:“当年官家曾进村征兵,叔不愿我去当兵便通过老村长买通了关系。按地方规矩,有这等所谓劣迹者,每年赋税翻倍,直至家里有人征兵或是有功名在身。”
家里有人当兵或考取了功名的,全家终身免税。
沈落田忍着没翻白眼:“又不是战乱年代,征兵不是自愿吗?”
“是自愿,但当时来咱们村的是名校尉,他一看我便觉得我该入伍,可叔不让,所以……”
只能收买。
所谓赋税翻倍,无非就是地方官员中饱私囊的一个途径罢了。
她侧过脸上下打量他一个来回,啧啧道:“我说大祌哥哥,真是白瞎了你这么大块头又会识字,本该是给家里免税的担当,你居然摊上这么个事儿,给家里双重负担,这可真是……”
简直无力吐槽!